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的管理权限与产生机制
本文关键词: 中国近代 国立大学校长 管理权限 产生机制 出处:《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校长是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者和标志性人物。对国立大学校长管理权限和产生机制的探讨,既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中国近代国立大学的管理机制,也可以为当前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总辖全校事务,其产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立大学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presidents of national universities we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group of university presidents in modern China. It is a practical and iconic fig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discussion of the management authority and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the presidents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ies is helpful for u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ies in modern China. It can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In modern China, the presidents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ies have total jurisdiction over the affairs of the whole university,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game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national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7.12
【正文快照】: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校长是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者和标志性人物。“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是指民国时期由国库支付办学经费、经当时的教育部(或大学院)批准设立的大学,,不包括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身份是从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赛群;;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外移民政策[J];八桂侨刊;2008年02期
2 胡艳;;新形势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功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赵启斌;;吕凤子生平及其文艺价值观述要[J];长江文化论丛;2011年00期
4 罗玲;;国立中央大学抗战救亡运动刍议[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黄晓通;;张学良高等教育思想中的人才观[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吴洪成;张彩云;;日本侵华时期沦陷区的专门教育述评[J];东北史地;2010年05期
7 王安中;;抗战时期湖南工矿业发展趋势新探[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8 龚放;曲铭峰;;南京大学个案:SCI引入评价体系对中国大陆大学基础研究的影响[J];高等理科教育;2010年03期
9 项建英;;民国时期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论略——以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为个案[J];高教探索;2006年05期
10 石猛;;郭秉文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J];高教探索;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郑卓;邹和平;周永章;张澄博;杨志军;;历史发展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地质教育——创建岭南特色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谦民;;南京师范大学前五十年的办学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3 林广思;;回顾与展望——中国LA学科教育研讨[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2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瑛;民国时期大学农业推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文志勇;民国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肖卫兵;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结构及其角色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孙自俭;民国时期铁路工人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雯雯;李瑞清年谱[D];南昌大学;2010年
2 张洪云;南洋华侨教育研究(1927-1949)[D];河南大学;2011年
3 陈宏;李瑞清工艺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4 李良方;顾毓t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鑫;张之洞与我国早期师范教育[D];南京大学;2011年
6 朱雯;吴有训高等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聂良亭;历史剧变下苏州商会的抉择(1945-1954)[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艳;1947-1948年联勤总部武汉被服总厂罢工事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建和;国民政府时期的陕西省农会研究(1944-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乐乐;《时代公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教育改革论争[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样国,黄长才;论扩大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管理权限的几个问题[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方慧兰;高校管理权限与大学生的权利救济[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3 王列盈;福州船政学堂与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起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4 李在全;;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乡村社会——以福建协和大学乡村建设运动为中心的考察[J];教育学报;2005年06期
5 张彩丽,刘瑞丽;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走向、学习内容及历史意义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4期
6 张伶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演变及其启示[J];河北学刊;2007年04期
7 颜禾;精神长存 风范永在——读《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J];教育科学;1995年01期
8 赵艳华;;慈禧御批与中国近代农业教育[J];中国档案;2007年03期
9 李丹;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大学——天津大学[J];知识就是力量;1999年06期
10 张炳生;姚致远;;论高校两级管理体制的完善[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杰;;盛宣怀与中国的高等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邓绍辉;;中国近代留俄苏学生述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张晓洪;;清朝末年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窥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孙石月;;张之洞对我国早期留学教育的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彦才;;近代中国政府对私立大学的资助及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黄京钗;;民办高教管理体制革新探略[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朱福惠;;我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去行政化”探讨——以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一条为依据[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潭江;近代最早的留学生是怎样派遣的?[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2 梅志清 莫敏舒;校领导一律不得兼职中大控股[N];南方日报;2006年
3 唐力行 本报记者 曾军;在历史的纵深处开掘[N];社会科学报;2005年
4 叶贵彬;“留学生”的历史背影[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张毅维;为什么对大学生活如此怀恋[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侯杰 高冬琴;清华园里的春华秋实[N];天津日报;2007年
7 唐旭 周统建;秉承优良传统 培养更多优秀人才[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马晖;政校关系亟待重新厘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9 本报记者 梅志清 通讯员 李汉荣;中大“百年法政”见证中国转型[N];南方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刘开普;山东给高校账目安上“电子眼”[N];中国财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程斯辉;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彭红玉;政府激励与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肖卫兵;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结构及其角色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莹莹;近代我国师范教育学费制度嬗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向宁;中国近代师范教育模式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旺;国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比较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4 王晓燕;中国近代私立大学与当代民办高校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琴江;北洋政府高等教育改革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蒲艳艳;金陵大学农学院和中国农业教育的近代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葛建化;中国近代教会大学西方文化渗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金红;西学东渐过程中的教会大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7年
9 马艳芬;中国近现代大学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会晓;张伯苓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58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5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