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再探讨

发布时间:2018-01-28 13:22

  本文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学界观点 逻辑追问 探寻路径 质级论证 出处:《教学与研究》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内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阐论虽未达成一致却已形成三种基本观点。倘若要科学求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那就必须首先逻辑地追问:"本质"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概念,在这些追问的基础上还应择取并运用正确的探寻路径,这样的路径必须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起源演进、客观实践、特殊矛盾、根本规律、现象表征、本质属性、基本内容、主要功能、对象指称、自身品格。根植于上述逻辑追问和探寻路径遂得出下列结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必定是"一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治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应当是"立体"的,它可以被划分为四个"质级"。
[Abstract]:Although there is no agreement on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ee basic viewpoints have been formed in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if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o be solved scientifically. First of all, we must ask logically the connotation of "essence", the defin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ch a path must be based on the categ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volution of origin, objective practice, special contradiction, fundamental law, phenomenon representation, essential attribute, basic content, main function, object referenc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be "monistic",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special governance activity; The na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three-dimensional,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quality level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联研究”(项目号:12AKS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任何事物都有质的规定,有什么样的事物也就有与之相应的本质,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为某事物的本质一旦改变,那么这个事物的基本性质和整体面貌也必然随之改变。“质是与存在同一的直接的规定性,……某物之所以是某物,乃由于其质,如失掉其质,便会停止其为某物。”[1](P2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陶磊;;意识形态性,还是政治性?——与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商榷[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3 李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分歧探源[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4 褚凤英;;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再认识[J];探索;2010年03期

5 骆郁廷;杨威;;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根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唯物史观解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14期

7 高珊;;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述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6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磊;;批判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3 魏宏聚;金保华;;价值教育——一个命题的诠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0期

4 刘涛;;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J];教育与职业;2005年21期

5 陈志华;;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政治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J];理论与改革;2006年05期

6 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1期

7 孙其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判定[J];求实;2010年07期

9 臧乐源,刘示范;关心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J];山东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10 刘振安;论“转化”──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本质属性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1994年03期



本文编号:1470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70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9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