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道——基于五所大学的个案研究
本文关键词: 中国大学 信息化 成功策略 出处:《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总结我国信息化建设成功大学之经验,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必然选择。本研究通过对国内五所信息化建设较有成效的大学的个案研究后发现:有着重视和切实支持信息化的校领导、集多种能力和素质于一体的IT主管与多元化结构的IT队伍、国家财政的支持、信息化体制的创新发展,以及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妥协与变革智慧,即"人、财、体制、策略"四大关键因素的发挥是我国大学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主要经验。论文进一步指出,我国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更多依靠"人"的因素,信息化体制不规范、不稳定是制约其深入发展的根源。因而,我国大学在信息时代的创新发展迫切呼唤大学信息化体制的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Abstract]:To sum up the experience of successful univers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 is to carry out the spirit of the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 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2010-2020.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five more effective universities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chool leaders who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suppor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T supervisor and the IT team with diversified structure, the support of the national financ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wisdom of compromise and change i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namely "human". The exertion of the four key factors of finance, system and strategy is the main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 of the university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The paper further points out that the success of the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depends more on the "human" factor. The non-standard and unstable information system is the root of restricting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ur universitie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urgently calls for the further standardization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基金】: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信息化推动江苏省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研究——基于流程再造视角的分析项目”(编号:2011SJD88004)成果之一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近十年来,,我国大学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信息化不仅已成为我国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存环境,而且已成为推动我国大学全方位变革发展的强大杠杆和重要战略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素莲;谢安邦;;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2 彭礼堂,李敏,张莉;论21世纪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3 宗文;;中国大学向世界学什么[J];艺术教育;2002年04期
4 曹汉斌;中国大学性教育的蜕变与反思[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王建民;中国大学:向哈佛学什么[J];北京观察;2005年11期
6 王处辉;;关于中国大学何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2期
7 郝贵生;;大学要努力办成“学习型社会”[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眭依凡;;大学新区与文化建设岂能本末倒置?[J];教育与职业;2007年22期
9 董云川;刘永存;;中国大学解放思想绕不开的几个问题[J];云南电大学报;2008年02期
10 梅义征;;我的大学观[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伍海云;张祥永;李孙巧;;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策论[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2 朱晓刚;;传统文化观念下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岳韬;;一个基础性的课程问题[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张晖;;浅析大学管理科层化倾向的弊端[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怫翔;陈玉芳;徐振亭;魏雪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6 沈红;;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兼论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属性[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竹君;张磊:捐助耶鲁大学有错吗?[N];中国企业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岳振;朱清时:南科大不是中国大学主流模式[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3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 武书连 吕嘉 郭石林;2005中国大学100强(完整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4 本报驻京记者 江世亮;中国大学,你该做什么[N];文汇报;2001年
5 耶鲁大学校长 理查德·莱文;中国大学飞速发展的一个象征[N];人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温红彦;外国校长眼里的中国大学[N];人民日报;2002年
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 陈宗兴;未来中国大学的创新思路[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甘阳;中国大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9 张旭东;中国大学的精神使命[N];文汇报;2003年
10 顾海兵;步入禁区的中国大学排名(下)[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晓刚;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周玲;大学组织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欧阳文;大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魏海苓;战略管理与大学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郭丽君;学术职业视野中的大学教师聘任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查永军;中国大学学术管理中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庄峗;大学综合评价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李爱民;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矫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夏科;信息化水平对高校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涛;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综合评判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何亮姬;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王景瑞;中国大学异地办学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沈媛媛;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川林;中日大学环境教育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殷之明;中国大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杨思帆;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研究:中美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莉;国内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72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72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