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困惑、省思与进路
本文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学科 学术共同体 出处:《高教探索》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等教育研究在"理论与应用"、"思辨与实证"之间的困惑暴露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高等教育研究自主性的衰微。高等教育研究自主性衰微的外在表现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泛化,内在症结是高等教育研究"科班出身者"未能做到学术上的独立自主。高等教育研究要在理论上有所建树,除了孜孜以求学科的"知识逻辑"以外,尤其要加强学术共同体的建构,"科班"与"杂家"整体改进。
[Abstract]:The confusion betwee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speculation and demonstration" in the research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exposed the weakness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decline of the autonomy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the external manifestation of the decline of autonomy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s the gener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The crux of the internal problem lies in the failure of the academic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in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except for the "knowledge logic" of the discipline. In particular,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community and improve the whole science class and miscellaneous family.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640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发展中出现的或需要预见的问题都向高等教育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一系列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前瞻性的解答,都需要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有所进展。与此同时,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研究的大国,庞大的高等教育研究队伍如何推出高水平的、原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玲;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反思——多学科研究范式的引入与高等教育立场的坚守[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潘懋元;刘小强;;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3 胡建华;试析高等教育研究的“泛化”现象[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能为;;绕不过的康德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刘世昌;知识本身即为目的——纽曼自由教育思想述评[J];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胡来林;安玉洁;;近十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4 张勤;;关于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思考[J];大学时代(B版);2006年05期
5 欧科良;黎利云;;人本哲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6 王小飞,孙田歌;高等教育系统价值论——伯顿·R·克拉克规范理论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7 耿涓涓;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学术观点的文献分析[J];高教探索;2005年05期
8 陈亚玲;;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思考——基于院校研究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6年01期
9 刘小强;周国平;;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原理、地位和路线[J];高教探索;2006年06期
10 李仙飞;;高等教育哲学以何为本——与魏饴先生商榷[J];高教探索;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碧虹;;政府在高等教育融资中职责转变的原因探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马力;;在“方法”的岔路口徘徊——对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解释学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秋衡;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毛翼鹏;“多元交互主义”知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兵;哲学解释学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舒畅;丁文江的科学思想及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从卫兵;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4 朱莹;WTO与中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D];延边大学;2003年
5 陈鹤玲;道德生活中的感性和理性[D];扬州大学;2003年
6 孙勇;我国高校办学模式多样化趋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于永坤;论康德人是最高目的的目的论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翟楠;隐藏在“标语”背后的世界[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廖诗艳;文化哲学视野里的当代学习环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昌晓莉;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虎伟;;混和方法研究——美国教育研究方法的一种新范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2 陈洪捷;;论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3 曹永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张性”辩解[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4 陈桂生;“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认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5 陈昌贵;国际合作:高等学校的第四职能——兼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6 刘献君,赵炬明,陈敏;加强院校研究: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7 刘鸿,曾山金;我国开展院校研究的若干策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李长伟;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从实践哲学的角度观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9 方展画;高等教育“第四职能”:技术创新[J];教育研究;2000年11期
10 耿有权;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现状及其走势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雪莲;;诛心之论与橡皮泥——论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J];江苏高教;2011年04期
2 王可植;;当前我省高等教育的形势和任务[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3 ;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总目录[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4 ;封面简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3期
5 ;廿多载开拓进取创新高教研究 十余年砥砺前行培育高教人才——记改革奋进中的云南师大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J];学园;2011年03期
6 吴玫;;新自由主义背景下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7 秦绪娜;;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综合审视——基于国内研究文献的述评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8 周廷勇;;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6期
9 刘甜;;加强高等教育研究 推动河南高等教育发展[J];河南农业;2011年14期
10 赵喜艳;;谈潘懋元教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贡献[J];理论观察;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毅鹏;;关于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薛天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 促进高教深化改革[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3 周远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强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李成武;;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均;;潘懋元与高等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毛建青;;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理论依据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郑爱平;;加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9 李明;李炎锋;王玲;汪海燕;;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周晓红;;我国高等教育学费问题研究述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一兵;开拓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领域[N];学习时报;2009年
2 记者 陈婉婉;省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N];安徽日报;2006年
3 林金辉;重视多学科高等教育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4 记者 宋晓梦;高校就业服务要落到实处[N];光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徐敏;“茶壶”与“杯子”矛盾如何化解[N];解放日报;2005年
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胡德维;理性看待名牌高校[N];社会科学报;2006年
7 本报评论员 丁永勋;高校绩效评价报告,为何会被误读[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本报记者 凌翔;本科教学厚积薄发[N];光明日报;2006年
9 潘懋元 陈兴德;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弗兰克·罗兹;一位大学校长眼中的美国高等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晓华;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饶爱京;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胡子祥;高等教育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毛勇;中国公办、民办高校在教育市场中竞争的公平性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蔡国春;美国院校研究的性质与功能及其借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伍运文;中国高等教育产业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秀兰;交往中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赵成;治理视角下的大学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李朝军;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研究(1950-1965年)[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义峰;“剑桥现象”—英国高等教育双向参与机制的成功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慧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开放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侯静;美国高等教育认证体系中的民间组织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廖彬彬;俄罗斯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及其实施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乐美云;我国高等教育预算管理改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李宁;牛津运动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欣;河北省高等教育规模与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贺璐;湖南省本科生评价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孙艳雷;高等教育政策评价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慧;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81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8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