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师资国际化过程分析
本文关键词: 高校 师资 国际化 一流大学 出处:《高教探索》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高校师资的国际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具有核心地位。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师资国际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促进我国高校师资国际化的策略。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ollege teacher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achers in the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such as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Oxford Universit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achers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人事处;
【分类号】:G6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黄福涛;“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与比较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王修娥;美国人眼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高教探索;2001年04期
3 刘芳;赵明;;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J];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4 李永强;罗云;;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J];中国农业教育;2009年03期
5 王留栓,小柳佐和子;日本大学国际化的进程与回顾[J];日本问题研究;2001年01期
6 刘京辉;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广泛活跃[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09期
7 张成华;卢殿臣;;高校师资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永强;我国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孔涛;中国高校师资国际化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兵;;近代大学课程世俗化及其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唐莉;大学生选课制的推广与完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向阳;;德国大学模式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陈纪芹;;德国大学教师聘任制的发展历程及特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周婷;;人文精神视野下中国大学理念的嬗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6 李岩松;;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新趋势——大学国际联盟的产生及其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陈昌贵;曾满超;文东茅;翁丽霞;于展;;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4期
8 杨红霞;科学研究与大学的结合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10期
9 杨天平;西方国家大学城的演变与发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胡梦琼;;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之动力——无薪教师制度的发展演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子江;;西方学术自由思想与制度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靳贵珍;;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张帆;;纳粹对德国大学衰退的影响——以哥廷根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赖铮;;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养:大学英语改革的第三次浪潮[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芳梅;;中外合作办学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刍议[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许长青;;大学知识产业化与立法促进[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欧文福;张诗亚;;全球化进程中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国西南民族地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廖进球;谭光兴;朱晓刚;;从历史和现实困境看我国大学教育国际化之路的选择[A];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9 高桂娟;;大学制度变迁的文化透析[A];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柴旭东;;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大学发展战略的选择[A];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联明;后“9·11”时代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孟令战;民国时期教学自由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张陈;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传统与变革[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哲;《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赵惠君;“校园内的公共服务”: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改革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程灵;二战以来美国对英国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志群;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变革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卫平;新疆独立学院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凤艳;苏联对德国的改造政策研究(1945-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龚钰淋;行政法视野下的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丹;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冲突与融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潘颖;面向东盟的广西高职教育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3 张迎端;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形成及共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华;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我国高等院校办公室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王建慧;阿特巴赫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华玉;高校双语教学管理模式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孙丽;云南省与东南亚高等教育合作的绩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宏茜;云南与东南亚高等教育合作的供给与需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董良峰;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跨文化沟通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赵希;湖南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辉生;关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王海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与实践——论美日欧盟诸国及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3 洪成文,曲恒昌;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五十年回顾[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4 胡劲松;德国联邦政府高等学校人事和工资改革政策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5 李长华;美国高校教师管理的新变化及原因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6 王怀宇,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教授发展的诸力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7 张学民,申继亮;国外教师职业发展及其促进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8 刘宇;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换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9 张倩苇,张敏;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动态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10 徐辉;国外高校教师队伍管理的历史发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剑波;跨国高等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蒋竞莹;上海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宋连莲;中国大学国际化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郭勤;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毕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子良;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若干问题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邓秀华;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留学生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楠;张季芳;路利云;;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评价浅析[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2 ;NI举办第六届高校教师交流会[J];软件;2010年09期
3 ;第七届NI高校教师交流会在京成功举办[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08期
4 王婧;;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影响要素研究[J];吉林教育;2011年05期
5 ;NI成功举办第七届高校教师交流会[J];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08期
6 莎日娜;乌吉斯古楞;;论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7 李晓功;郭婷婷;;对西安高校教师旅游市场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8期
8 吴方;杜学元;;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李苗;;浅谈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3期
10 张倩;徐秋云;;中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分析[J];知识经济;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宁俊;朱伏平;;中国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关系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陈涛;胡学钢;陈秀美;;基于数据挖掘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析[A];全国第21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0)暨全国第2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陈雷;;教不严,师之惰[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王桂荣;张雪慧;王娟;;我校大学生创造学教学与研究的问题及对策[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明东;冯惠敏;;政治中立理念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比较研究——一种制度视角的分析[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Peter Englert;高晓杰;;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些想法[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新新 记者 赵勇;高校教师进入安徽“12万”申报人数前五名[N];中国税务报;2009年
2 怀若谷 本报记者 袁鹏;兰州: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堪忧[N];中国妇女报;2010年
3 甄德山;高校教师应该怎样上课[N];天津教育报;2010年
4 记者 李长灿 实习生 吕湾湾 通讯员 许平;高校教师创业最高资助100万[N];杭州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童铁江;杭州实施“青蓝计划” 助推高校教师创业[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6 记者 赵良英;我省高校教师和媒体记者“双向挂职”[N];湖北日报;2011年
7 中山大学教授 黄瑞敏;强师资须有新思路[N];人民日报;2009年
8 记者张微;未来12年我国高校教师将增100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记者 刘宏;我省高校教师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N];江西日报;2001年
10 ;高校教师热衷出国深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敏;我国公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白勤;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赵惠君;“校园内的公共服务”: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改革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关云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天印;基于系统模拟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成琼文;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马跃如;高等学校教师激励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赖铮;高校教师的人性化管理:生命关爱和价值发挥[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周春燕;复杂性视阈中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2 董建伟;教师流动背景下新疆高校教师劳动契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章雷;我国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韦志芳;高校教师专业认同的质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易鸣;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完善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6 郭凌云;美国PFF项目对我国高校教师职前培养的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卓;我国高校教师激励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杨明月;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问题探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胡静;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与能力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李可;高校教师学习需求调查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28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2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