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

发布时间:2018-02-25 07:02

  本文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改革 出处:《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批判性思维立足于理性反思某个问题及其相关证据得出判断,即"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包括澄清意义、分析论证、评估证据、判断论断的合适性和推导有根据的结论等技能。"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具有开明和公正的心智,会搜寻证据,掌握全面信息,关注他人的观点及其理由,不作超出证据的断言,愿意考虑不同思路并校正观点。批判性思维过程包括确定和分析问题、澄清意义、收集证据、评估证据、推断结论、考察相关信息和作出综合判断。与对论证的逻辑评判不同,批判性思维超越了单个论证的维度,有创造性成分,包括对证据的批判性评估。应培育批判性思维者所具备的知识、技巧、态度和习性,即让他们能够且善于批判。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可通过学科教学或专门课程教学的方式进行。单独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其课程设计应遵循按具体情境设计教学、阐明目标、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指导框架、培养批判精神、注重深度甚于广度、使用桥接、利用重大时事、使用真实或现实案例、谨慎选择案例、提供有指导的练习和及时反馈、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元认知、考虑情境、避免空洞使用专业术语和谨慎设计多选题的原则。
[Abstract]:Critical thinking is based on rational reflection on a problem and its relevant evidence to arrive at a judgment, that is, "to think rationally and reflexively to decide what to believe or do", including clarifying meaning, analyzing argument, evaluating evidence, The "ideal" critical thinker, with an open and just mind, searches for evidence, has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pays attention to the views of others and their reasons, and does not make assertions that go beyond the evidence, Willing to consider different ideas and correct viewpoints. Critical thinking processes include identifying and analysing problems, clarifying meanings, collecting evidence, evaluating evidence, inferring conclusions, examin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making comprehensive judgments. Critical thinking goes beyond the dimensions of a single argument and has creative elements, including critical assessment of evidence. The knowledge, skills, attitudes and habits of critical thinkers should be nurtured. That is to say, they can and are good at criticizing. The educ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can be carried out by the way of subject teaching or special course teaching.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 use guidance framework, cultivate critical spirit, focus on depth more than breadth, use bridging, use important current events, use real or real cases, carefully select cases, provide guided practice and timely feedback, Test students' understanding, encourage metacognition, consider situations, avoid empty use of technical terms and carefully design the principle of multiple topic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G64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术永;;论素质教育与《中国法制史》教学方法改革[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2期

2 邢海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课堂教学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4期

3 童森森;;新时期高等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黄晓勤;;浅谈《基础会计》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07期

5 黄晓勤;;浅谈《基础会计》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08期

6 范春娥;;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J];才智;2011年11期

7 侯波;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J];社会科学家;2005年04期

8 黄依林;;“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古代文学教学[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9 王正良;;英国高等教育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商洛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位军成;;转变观念 创新理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甘肃教育;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霞;杨素君;刘英平;;面向创造性思维的工程图学素质教育[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慧;苏馈足;袁守军;胡真虎;;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3 仵亚红;赵增慧;;浅谈制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伟;;物理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促进学校科技活动开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赵建庄;魏朝俊;贾临芳;王春娜;吴昆明;梁丹;王占英;;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实践[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6 李绍玉;;拓学科教学新路 扬素质教育风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7 安美文;;素质教育与理论力学教学改革[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8 方斌;朱明星;;高等理科教育的一些思考[A];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于杰;饶贵芳;刘呈庆;;略论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刘淑娟;罗明标;;浅谈分析化学教学与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礼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之我见[N];贵州政协报;2008年

2 安乡 崔柏成;农村素质教育师资面临困境[N];常德日报;2005年

3 王映;2000~2007 多元社会素质教育渐入人心[N];郑州日报;2007年

4 本报评论员孙德宏;素质教育并非远不可及[N];工人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靳晓燕;素质教育:用智慧点击快乐[N];光明日报;2005年

6 陈魏魏;素质教育=知识+能力[N];丹东日报;2007年

7 湖南省岳阳市七中 钟利;对素质教育的点滴看法[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8 山东滕州木石镇中心学校 于广华;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N];中国体育报;2008年

9 赵畅;“家教行情”的新变化[N];光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韩辉;一个先进教育理念的推广[N];人民政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宝岐;耶鲁大学人文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钟恩富;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吕春枝;中国近代教学方法史论[D];河北大学;2008年

6 王文礼;20世纪美国中学科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姚民义;为实现包豪斯理想而奋斗[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8 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高天明;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媛;批判性思维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D];燕山大学;2009年

2 张萍;浅析中学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承军;孔子的因材施教与语文素质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特木尔巴根;论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素质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霓;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杜慧蓉;实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路遥;美术教育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的探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杜朝晖;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于希山;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余腊英;开放式中学地理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33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33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2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