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中华基督教教育会与西方师范教育理念的引介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03-06 05:26

  本文选题:中华基督教教育会 切入点:基督教教育 出处:《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2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晚清民国西学东渐,但熟悉新式教育的教师匮乏,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基督教学校亦是如此,师范教育尤为必要。以协调全国基督教教育为己务的中华基督教教育会对于师范教育不遗余力,利用自身覆盖全国的地方教育会网络,将自晚清以来逐步清晰的师范教育理念变成现实,通过全国及地方不同层面的"三年""五年"及"区域性"教师培训计划,期待为基督教教育培养师资。然在内有协调机制的乏力与外在民族主义的双重压力下,教育会的工作步履维艰。尽管如此,其积累的经验教训仍有借鉴价值。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stern learning spread to the east, but there was a shortage of teachers who were familiar with new types of education, and the level of teachers was mixed, and so was the Christian school. Normal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he Chinese Christian Education Association,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coordinating Christian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has spared no effort for teacher education and has made use of its own network of local educational associations covering the whole country. The concept of teacher education, which has gradually become clear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has been realized through the "three years" and "five years" and "regional"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at the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It is expected to train teachers for Christian education. However, under the double pressure of weak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external nationalism, the work of the Education Association is difficult. Nevertheless, it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and lessons are still valuable for referenc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家、教育与宗教:社会变迁中的近代中国基督教教育会研究”(批准号:11YJCZH23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在华英文媒体与西方教育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研究”(批准号:11JYB204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5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盛会[J];中小学管理;1996年11期

2 连秀云;关于师范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思考[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4年04期

3 覃延华;;民初十年我国师范教育的转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4 郝高建;朱尉;刘少锋;王立霞;;浅析免费师范生培养中的师德教育[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任晏黎;王圣媛;高妍;;张济顺:建言免费师范教育试点[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年04期

6 赵清明;;山西大学与山西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以山西省立教育学院为中心[J];吕梁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马立;走向21世纪的中国师范教育[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年04期

8 蔡首生;;师范生免费教育到底能走多远[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周立;魏军;;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10 黄勇樽;;研究型教学——开启师范教育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荆世华;陈屏;;师范教育在“学陶师陶”中的地位和作用[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2 荆世华;陈屏;;师范教育与素质教育[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3 蒋福泉;;学习陶行知 发展师范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4 陈光旨;;坚持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是国情的需要[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5 谢水芬;;陶行知对师范教育理论的贡献[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6 王学风;;澳门师范教育历史沿革概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7 赵淑戡;;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浅论[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8 郑青山;;师范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9 郭齐家;王建梁;;雷沛鸿师范教育思想研究发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莫志斌;王向文;;略论近代湖南的师范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毛兴华;师范教育一枝花[N];红河日报;2009年

2 本报评论员;师范教育是可以兴邦的[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吴遵民;“师范教育”的特色不能丢[N];太原日报;2010年

4 曲靖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施洪甲;统筹兼顾发展师范教育[N];云南日报;2010年

5 刘九万;内师大积极推进新时期师范教育工作[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6 群言;师范教育应在改革中保持优势[N];天津教育报;2010年

7 褚清源;用制度助推师范教育转型[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吴龙 南昌师专副校长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发挥师范教育优势 坚持特色办学[N];南昌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蔡闯;新世纪期待怎样的师范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10 马龙生;免费师范教育带来两喜两忧[N];就业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娜达莎(Tyuryukhanova Natalia);中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4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孙楚航;免费教育师范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凌芸;法国近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朝阳;古德莱德的师范教育改革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朱红;公费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制度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钟佑洁;德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臣良;我国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途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胡小京;师范教育、社会教育与乡村建设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西南大学;2011年

7 赵菊;我国师范院校环境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王莹莹;近代我国师范教育学费制度嬗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卢燕;论师范学校的和谐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巢小妹;国民政府时期女子师范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3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73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6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