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本文选题:大学生 切入点:科技创新能力 出处:《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2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大众化背景下,大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整合资源、完善平台、组织培训、加强评价,真正把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出来,亟待形成明晰的思路和可操作办法。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运用系统化原理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在大学生科技创新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to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bility of our universities. How to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perfect the platform, organize the training, strengthen the evaluation, and truly stimulate the ability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is urgent to form a clear train of thought and operational methods. To construct the cultivation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s to apply the systematization principle to guide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
【基金】: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关于构建科教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K2009309)”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7;G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万志;井广洲;邓力;;浅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1期
2 陈伟;;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J];湘潮(下半月);2011年05期
3 王怡;刘建林;;以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4期
4 董瑞虎;;大学生也要学点“理财”本领[J];教育与职业;2011年19期
5 高博;张明;陈卫斌;;试论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氛围的营造与保障[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6 古木头;; 谁来关心大学生的性需求[J];黄金时代;2002年03期
7 黄怡;;高校校规面临考验[J];黄金时代;2005年07期
8 李芸;;一名大学生对网络的思考[J];大众心理学;2003年02期
9 陈鹏程;;杭州市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J];中国就业;2009年06期
10 李义良;;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下得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熊慧素;李宏翰;;恋爱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宋昕璐;陈友庆;;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佳琪;;大学生离传统文化有多远?[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王平;陶新华;;团体咨询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武青慧;;同伴性教育——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探讨[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周光凡;;大学生戏剧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海强;市第二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赛揭晓[N];衡阳日报;2006年
2 通讯员 何频、袁新洁;湖南科大重视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N];光明日报;2005年
3 王术 金秋;六成大学生不知自己该干啥[N];中国妇女报;2005年
4 钟合;大学生“逃单”拷问学子诚信[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陈七三 李伦娥 欧阳鹏飞 张小攀 徐光明;把和谐社会精神送下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记者 陈强;什么影响了大学生基层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陈丽;暑期大学生:欲做家教也不易[N];重庆日报;2005年
8 吴应海;大学生的脑子为何“不堪一洗”[N];重庆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孙忠法 仲筏;大学生让心理在七月毕业[N];中国人事报;2005年
10 谢晶晶 林以勤;“是是非非”话打工[N];常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亚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廖文秋;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8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任义君;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继德;论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程葵;长沙地区大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吕鹏;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王绍强;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8 李明哲;大学生公民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白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宗桂;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86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8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