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发布时间:2018-03-12 17:09

  本文选题:制度 切入点:思想政治教育 出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需要从制度理论的视野出发,厘清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源于制度的内在功能和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由于现代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制度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基础。所以,只有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遭遇,有意识地把社会制度建设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去,创新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Abstract]:Th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s to proce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theory. Clarif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the syste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system originates from the inherent function of the system and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societ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institutional ba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dispelled. Therefore, only based on the moder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we consciously b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ystem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Only by innovating the way of institu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we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A710055)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俊一;论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李莉娅;叶苗;;舆论引导方式,期待艺术性创新——“开放条件下舆论引导方式”调查与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10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臧知非;“王杖诏书”与汉代养老制度[J];史林;2002年02期

2 张骥,武树霞,张然;国际环境的变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求实;2003年11期

3 魏燕利;汉代“王杖制”新探[J];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陈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评价依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5 辛鸣;哲学视野中的制度本质[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6 辛鸣;制度评价的标准选择及其哲学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辛鸣;制度研究的哲学视野选择及其问题梳理[J];哲学动态;2005年10期

8 辛鸣;在应然与实然之间——关于制度功能及其局限的哲学分析[J];哲学研究;2005年09期

9 周先进;李颂明;;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柳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制约与强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詹姆斯·皮理森;张睿;;美国大学的意识形态[J];华章;2011年23期

3 邱占勇;在多元文化交融下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韩源,唐晓勇,曾朝夕;从国家文化安全高度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0期

5 周朝成;;新保守主义与高等教育全球化陷阱[J];江苏高教;2007年02期

6 赵国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武装大学生[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赵自力;;语言的意识形态指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兼论外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8 盛志德;;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理性良知”加“意识形态”[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刘振起;;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33期

10 刘莉;刘燕;;消费主义价值观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德昭;;论意识形态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宇;;当今大学意识形态教育的缺失及其道德后果[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崔洁;时胜利;;高校应对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策略分析[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4 曹胜;张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5 危敬祥;;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主渠道面临的挑战和对策[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舒新;;信息化时代德育工作之创新[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7 赵士兵;;高校档案事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沈锐强;;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价值体系的框架模式[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9 王旭东;;科学的精神信仰与青年学生生活方式——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看青年学生生活方式教育[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10 田建华;;定位与反思——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如何作为[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镌娟;“独行者”看两岸与世界[N];厦门日报;2007年

2 程光泉;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育人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民进中央副主席 刘新成;文化建设与大学责任[N];团结报;2007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李慎明;做人要做这样的人[N];光明日报;2011年

5 ;新颖的管理理念[N];国际商报;2006年

6 杜小明;以荣辱观指导高校德育[N];安徽日报;2006年

7 赵存生;“主旋律”教育重在实效[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夏敏;试论大学文化创新[N];光明日报;2006年

9 朱军;读EMBA实现自我超越[N];南方周末;2006年

10 方应文;无极西译沐春风[N];陕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荣华;韩国大学特色化政策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陈慧;意识形态及其对我国大学课程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张立山;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柴桦;当前高校大学生实现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付晓丽;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玉;角色冲突: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认同的主因[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朱春发;大学组织故事的案例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高蕾;西方社会文化思潮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9 刘宝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立与话语研究(1949.10-1956.12)[D];天津大学;2007年

10 解伟;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2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02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e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