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和谐指导模式的构建——基于对北京大学在校博士生的调查
本文选题:博士生教育 切入点:指导模式 出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为对象,从博士生的视角出发,以师生之间的学业互动为主要关注点,对博士生与导师学业指导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导关系总体上呈良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和谐因素。指出课程平台、制度平台、导师平台和学术平台是构建和谐指导模式的重要途径。
[Abstract]:Taking the doctoral graduate students of Peking University as the object,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toral students and taking the acade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the main focus,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odels of academic guidance between doctoral students and tutor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guiding relationship is benign,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and disharmonious factor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urriculum platform, system platform, tutor platform and academic platform are important ways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guidance model.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2 何杰,朱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发展趋势[J];江苏高教;2003年03期
3 赵丽;研究生培养模式刍议[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年02期
4 高鹏;李媛;张伟倩;;关于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调查和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4期
5 许克毅,叶城,唐玲;导师与研究生关系透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2期
6 郑燕林;李卢一;;“混合型-探究式”研究生指导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4期
7 张静;;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浩;对我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张宏;;浅谈研究生助研岗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李振峰;;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演进与趋势[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刘艳收;;实行导师资助制的几点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刘军跃;余运胜;黄伟九;白静;;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任志敏;;高校管理对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影响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5期
7 汝艳琴;;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之协作式[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4期
8 乔晓艳;;论新形势下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3期
9 邹大鹏;吴百海;王鑫;;企业管理方法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10 陈少雄,王静一,尹柳银;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特色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乔晓艳;;论新形势下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唐国瑶;我国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文标;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8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艳粉;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文文;交往视野下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苗建丽;论学术创新型硕士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倩;中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7 朱玲;基于网络组织理论的研究生德育管理体制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王铁臣;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4年
9 郑成兵;军队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课程设置改革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10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2 黄学;试论研究生导师的素质、职责及指导研究生的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黄一岚;裘晓华;;论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教与经济;2009年01期
4 周治金;杨文娇;赵晓川;;大学生创造力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5 周治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大学生心理发展研究概述[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6 闵容;罗嘉文;;师生关系研究综述[J];教学研究;2006年01期
7 明航;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江苏高教;1998年05期
8 李瑞菊;周治金;;论评价思维及其对高校创新教育的意义[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4期
9 陈世海,宋辉,滕继果;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以华中地区某高校为个案[J];青年探索;2003年06期
10 张文斌;方跃平;;试论高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阳春;梁晶;;国际背景下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汪贤泽;美国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与博士生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3 吕东伟;博士生教育创新:谁之责?——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22期
4 饶們子;博士生教育与文本阅读的历史性问题[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梁桂芝;比较与借鉴——中国与国外博士生教育的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技.人才.市场;1994年Z1期
6 冯帮;;美、英、日博士生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比较[J];青年研究;2006年01期
7 朱宁洁;;博士生教育研究中欧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8 陈欣欣,林功实,,白永毅;美国著名大学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年01期
9 石长地;把好博士生培养的四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杨巍然;创新是博士生教育的核心[J];中国地质教育;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震;;土建类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承办单位介绍[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于m8;潘懋;宋振清;;百年奋进 再创辉煌——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建系一百周年(1909~2009年)[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启迪;;博士生教育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5 韩伟;常家树;;构建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与政策导向[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6 崔芳菊;李振;;建设同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餐饮服务体系——《北大餐饮改革五年纪录片》文字稿[A];发展与创新——北京高校后勤饮食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7 董本相;;北京大学与韩国庆熙大学合办预科班的探索与实践[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8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简介[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简介[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凝;北京大学对通州区的对口支援全面展开[N];科技日报;2007年
2 尹雪梅;北京大学全力提高师资力量[N];工人日报;2003年
3 刘冕;北京大学生村官事迹感人[N];北京日报;2007年
4 ;北大校址变迁[N];北京日报;2007年
5 记者 马效军;八成尖子进清华北大[N];甘肃日报;2007年
6 ;北大探索“校中校”人才培养模式[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7 北晨;北大设免费大巴接站 返校生疑有诈竟不敢坐[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6年
8 王鹏飞;我市成为北京大学社会实践基地[N];咸阳日报;2007年
9 王涵;中国最早的“大学丛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李欣;北京大学医学部牵手青海大学医学院[N];青海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正锋;权力的表达:中国近代大学教授权力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立峰;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李金春;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理念与行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存昌;中国近代大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陈亚玲;论我国学术转型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陈功江;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勤;基于国家竞争力的我国博士生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海娜;中美博士生资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朱亭亭;二战后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文燕;我国博士生招考方式变革的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5 仝召燕;文科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仝召燕;文科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立迁;基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博士生奖学金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少勇;美国“未来师资培训规划项目”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12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12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