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兰大学通识教育的特色和实施
本文选题:通识教育课程 切入点:马里兰 出处:《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将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通识教育起源于美国,美国大学对通识教育的推进和研究也较为深入。美国马里兰大学是在农业赠地学院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一所公立大学,其通识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农业院校有较强的启示作用。一、通识教育的目标马里兰大学是目前华盛顿地域唯一的一所大型高水平综合性公立高等院校,该校通识教育颇富特色,成效显著,为该校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bstract]:Positive general education is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general education, and some scholars have translated it as "general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etc.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is a public university with a higher level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Land Grant College. The reform of general education has a strong enlightening effect o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First, the goal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the only large high-level comprehensive public university in the Washington area at present, and the general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is quite characteristic. Remarkable results hav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school.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分类指导、定位发展视角下多样化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9.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东海;;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兼从全人教育角度理解通识教育内涵[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04期
2 周良君;;浅论美国通识教育——美国著名大学之旅对我院通识教育的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肖章柯;;应用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探微[J];北京教育(高教);2011年05期
4 毕鹤霞;引入通识教育的实践及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05年03期
5 蔡景华;吴治国;;香港高校通识教育:经验与借鉴[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6 郭旭;;论大学通识教育[J];文教资料;2007年32期
7 颜海波;;试析“全人教育”关怀下通识教育的价值导向[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3期
8 韩英丽;;通识教育中的哲学教育[J];肇庆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张益新;黄志文;;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张家勇;朱玉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庆生;杜家政;;通识教育课程—力学工程[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向铁元;乔卉;彭辉;郭晓云;;本科教学中开设通识课程的必要性—“绿色电力”通识课程教学有感[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胡淑云;;宋代教育改革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胡国柳;张长海;吴顺祥;;基于职业成长视角的会计本科教育改革设想[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薛高阜;邵世雷;;高等教育质量观探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7 周伟业;;教师网络素养与教育改革调查报告——以艺术教师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8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学校与费尔霍普学校之比较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徐心希;;试论林希元对明代封建教育的批判[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定华;;梅克莱约恩在阿姆斯特学院的通识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佳 通讯员 张全友;武大停掉8门通识教育课程[N];长江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庆国;“技工荒”再敲教育改革警钟[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蒋建华;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个另立一个[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安徽省怀宁县石牌中心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王成;教育改革带来新气象[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宋全政;没有回头路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陈天富;科学发展种好教育改革“试验田”[N];重庆日报;2009年
7 张晓晶;期待新一轮教改带来新希望[N];闽西日报;2009年
8 本报评论员;集思广益的成功实践[N];人民日报;2009年
9 王继红 记者 海涛;五华区教育改革再推新举措[N];昆明日报;2009年
10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研究员 张志勇;体制改革: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卢宁;战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蒋京川;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晓云;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生态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朱丽;教育改革代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永祥;知识观视野下的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炼;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2 邓慧杰;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孙泽琼;外语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夏玲;美国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及其强国职能[D];河北大学;2010年
5 姚向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增娟;社会变迁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满满;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评价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8 杨莹;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葛晓飞;台湾地区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柴晋芳;哈佛大学第五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23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2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