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蚁族”群体问题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蚁族 切入点:大学毕业生 出处:《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蚁族"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的现状折射出当前我国高学历群体实现有效的"知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深入地研究"蚁族"现象的成因、可能引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和建议等,可以为我国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蚁族"问题严重化趋势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Abstract]:The "ant tribe" is a special group formed by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reform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t tribe" reflects th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nt tribe" reflects the realization of effective "knowledge" among the highly educated groups in our country. Understand the seriousness of the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Deeply study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of "ant tribe", The possibl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olving them,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solving or alleviating the serious trend of the "ant tribe" problems in a certain extent.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基金】:《低收入高校毕业生聚居群体职业生涯阻碍与主观幸福感——对“蚁族”的心理行为状况及管理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71040015
【分类号】: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畅彦;;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22期
2 谢维和;对口与适应——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关系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3 赖德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人力资本投资效应[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4 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苏益南;齐鹏;;“蚁族”群体的形成与对策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6 方明;方婷;彭弟庆;;“蚁族”生存现状研究分析——以南昌市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3期
7 潘石;;中国“高学历失业”研究述评[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8 杨继莲;;大学生失业的社会影响及对策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9 田恩舜;段敏芳;;我国大学毕业生待就业问题的成因及政策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10 田鹏;;“蚁族”背后的三重悖论[J];经营管理者;2010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廉思;[N];学习时报;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现;李占立;;新生代农民工的蚁族困境及法律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2 赵学琴;;河南省农村家庭对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3 刘家树;齐昕;;基于微笑曲线视角的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杨广君;李群;;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需要矫正的几个问题[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张心淼;赵黎明;;现阶段就业模式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特征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袁畅彦;;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22期
7 苏文平;张小菊;周宏岩;屈智勇;;构建中国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开发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刘颂;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秦建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锋亮;陈晓宇;陈鑫磊;;高校毕业生保留工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红兵;周章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邢丽;姚谏;金小群;;钢结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于东洋;;关于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以贵州大学为例[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5 岳昌君;;中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6 叶忠;;近20年中国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述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杜屏;;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及其个人影响因素[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黄敬宝;;高等教育体制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赵宏斌;;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温海燕;;浅谈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大学毕业生自愿性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陈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曹洪军;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安锦;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柴国俊;大学毕业生初始工资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丽丽;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农郁祺;市场导向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杨凤娇;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莹;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胜兰;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陈娟;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沈洁;职业心理测验在大学生职业心理适应中的效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莹莹;新形势下江西省大学生就业难及其对策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鲁君;自我探索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指导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张迪;促进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府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素巧,赵振江;当代中国知识失业问题探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岳昌君;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行业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窦宝华;王秀丽;高先勇;;从知识经济到知识失业[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6 郝忠胜,王庆东;未来十年我国就业面临的形势和战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6期
7 唐可月;张凤林;;高校扩招后果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劳动市场信号发送理论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8 高小玲;对我国知识失业问题的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S1期
9 胡舒;潘峰;;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建设初探[J];当代经济;2008年03期
10 文东茅;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J];高教探索;200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佳航;[N];经济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江迪;[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勇;;中国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研究综述[J];人口与经济;2006年02期
2 张启鹏;高永良;;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24期
3 汪建;;略论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成因和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4 姜胜洪;;试论低收入群体不良舆情的产生原因及其调适[J];社科纵横;2007年02期
5 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城镇低收入群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乐娟;;我国廉租房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05期
7 王国林;;廉租房短缺及增量路径探索[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8 夏向东;;低收入群体心理焦虑的原因探求[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年12期
9 吴翠萍;;关于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廉租房制度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赵光侠;;低收入群体负面心态与执政党认同路径建构[J];前沿;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峦;周晓娜;;北京市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现状与变动趋势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徐晔;;河北省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提高问题的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3 刘祝捷;;关于我市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刘华英;;让解决贫困与建设全面小康同行——关于西城区低收入群体调研报告[A];北京市第十二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3年
5 黄艺红;周玉梅;;“住有所居”何以可能——吉林省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体系构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樊平;;中国城镇的低收入群体——对城镇在业贫困者的社会学考察[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7 张传春;陈并生;许富根;吴友军;王召转;王永年;王秀莲;;低收入群体问题研究[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勇;陈康海;;建立健全我省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制度思索[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唐方成;仝允桓;席酉民;;面向低收入群体市场的企业创新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战略[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邹师;;低收入群体健康投资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华;提高低收入群体生活和农村医疗水平[N];新疆日报(汉);2002年
2 通讯员 张显淼邋记者 李晓群;诉讼费检查保障低收入群体权益[N];安徽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铭;供暖改革将以低收入群体受益为成败标准[N];中国社会报;2006年
4 李婧;开发区第3幅限价房地块最高房价5500元/m_(2)[N];广州日报;2007年
5 李兴华;700余非行政许可事项砍掉一半[N];深圳特区报;2007年
6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茂初;让低收入群体不再惧怕CPI[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刘骏民;解决低收入者住房要动用公共资源[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8 孙瑞灼;垄断企业补贴低收入群体值得期待[N];中国工业报;2007年
9 耿树枝 本报记者 霍晓丽 郭伟;给低收入群体以更多关爱[N];河北日报;2007年
10 饶军飞;把扶持资金措施落实好[N];丽水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勇;西部城市低收入群体健身问题及应对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2 谢东梅;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配效果与瞄准效率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3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4 张一;影响社会稳定的物价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汤茜草;从“被中产”到“被消失的中产”:G市高校教师群体的住宅福利与阶层认同[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黄娟;基于人性需要视角的中国消费潜力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吕宗耀;消费餍足性假设下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静;大城市低收入人口空间分布及其聚居形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建华;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结果[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10 刘振聚;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雯;体育对低收入群体不良心态的疏导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真新;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3 何丽;建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苗毅;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行为状况指标探讨[D];山西大学;2011年
5 吕小宁;山西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南平;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现状和收入趋势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王怡;宏观调控视野下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岳承;我国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的做法与问题[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陈蕴琦;太原市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胡竹君;廉租房制度实践中的制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28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2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