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哲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专业为例
本文选题:人才培养 切入点:课程体系 出处:《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摘要】:高校本科哲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三种哲学形态,"真善美"三种价值观,理性、信仰与二者统一的三种精神形态。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专业依据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但在突出少数民族哲学特色、合理安排宗教学选修课及密切关注发达国家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新动态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Abstract]:The basic frame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philosophy specialty in university is Marxist philosophy, Chinese philosophy, western philosophy, "truth, goodness, beauty" three values, rationa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philosophy specialty of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as established its own unique curriculum system. The rational arrangement of elective courses of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the close attention to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curriculum system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need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分类号】:B0-4;G64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贵春,张培富;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案例分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1期
2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建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3期
3 蔚秀;;《马克思主义与人》出版[J];哲学动态;1983年04期
4 王立胜;反思的历史与历史的反思——评孟庆仁著《科学世界观的历程》[J];东岳论丛;1993年04期
5 李涛;面向新世纪的新教材——评国家教委“九五”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01期
6 李纬民;;创新思维绽新蕾——评《知识创新思维方法论》[J];教学研究;2000年03期
7 侯衍社;由论入史 由史立论——庄福龄教授的主要学术贡献和学术观点[J];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10期
8 郝立新;臧峰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风格——2010年三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高龄华诞纪念话语[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4期
9 杨耕;哲学家——陈先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10 秦益成;;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和改变世界的理论特质——“《孙伯揾哲学文存》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简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立足哲学专业与学科发展 加强省哲学学会建设[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2 韩芳;史玉民;;世界著名大学科学哲学专业述评[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近年工作概述[A];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历史回顾与工作概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一[C];2006年
4 高清海;;培养创造性的头脑——《哲学通论》原序[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倪培民;;北美大学哲学教学的现状概览[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6 孙正聿;;关于开设“哲学通论”课的思考[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杨凤昌;;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的主要方法与途径[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正聿;;《哲学导论》后记[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黄爱华;郁建兴;;哲学教育、哲学教材与通识教育[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志云;;浅论李觏的人才观[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学琴;贯彻十六大精神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2 杨学功 赵峰;韩国哲学的现状、问题和前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刘效仁;崛起的大国不能没有哲学[N];中国审计报;2007年
4 记者吕莎;专家建议加强哲学各二级学科间互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栗文;守正创新砺贤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金晶 秦平;智慧之花缘何如此美丽[N];光明日报;2006年
7 李艳辉;阅读蒯因:唤起对论理的热情[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节选;赵敦华:有品位的哲学普及读物[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黄楠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贡献[N];光明日报;2001年
10 杨雪梅、施芳;哲学在中国有着丰厚的土壤[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游玲玲;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与人才培养的三大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宋新忠;孔子人才管理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3 胡文华;试论邓小平理论的实践观[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戚国明;孔子人才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5 王璐颖;先秦儒家人才观透视[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69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6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