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矩阵化、虚拟化和联盟式: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组织创新

发布时间:2018-04-02 06:44

  本文选题:研究型大学 切入点:学术组织 出处:《高教探索》2012年05期


【摘要】:研究型大学作为承担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体,其功能的高效实现有赖于其组织架构的合理设计。研究型大学的组织架构是以学术性为其基本内涵,科层制是我国当前大学学术组织的主要组织结构形态,但伴随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日益减弱、新兴综合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诞生、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科层制已经引发大学学术组织缺乏活力、刻板呆滞、资源配置不当等问题。研究型大学应理性对待既有的科层制学术组织架构,顺应学科分化与综合化的趋势,充分吸纳组织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以信息技术为强大支撑,创建结构灵活、资源合理分配、跨学科的大学学术组织。
[Abstract]:As an entity responsible for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the efficient realiz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depends on the rational design of their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ubject stratification is the mai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academic organizations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but with the weaken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the birth of new comprehensive and marginal disciplines, and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ope of research. The tiered system of science has caused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vitality, rigidity, improper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so on. Research universities should treat the existing academic organization structure rationally and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discipline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Fully absorb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theory, ta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strong support, and create a flexible structur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terdisciplinary academic organiza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2010年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青年项目“海洋发展研究中虚拟科研组织(VRO)的构建及运行策略研究”(AOC-QN201005) 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高大学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能力的研究与实践”(2009156) 2012年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泛在学习视角下大学生学习环境的构建及运行研究”(2012JY3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炜;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跨学科学术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郑忠伟;李文;孔寒冰;;虚拟科研组织:理工科大学的一种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3 熊华军;大学虚拟跨学科组织的原则、特征和优势——以麻省理工学院CSBi运行机制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4 邓晗;;基于矩阵式组织管理的高校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S1期

5 骆品亮,陆毅,王安宇;合作R&D的组织形式与虚拟研发组织[J];科研管理;2002年06期

6 黄金霞;鲁宁;孙坦;;2007年以来虚拟科研环境的研究和实践进展[J];图书馆建设;2009年07期

7 周景泰,席晓莺;虚拟R&D组织的探索与实践——上海高校E-研究院建设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厉海鸥;高校虚拟跨学科组织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敬波;;研发组织虚拟化运营是提高农业企业研发能力的有效途径[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2 王瑞祥;陶春莉;王克振;;论现代大学制度下基层学术组织的优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1期

3 崔振;;高校虚拟研究平台的发展与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朱琥;;多学科协作创新学生团队建设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年06期

5 武丹;管锡展;;产业组织角度的合作R&D研究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6 钱丽丽;赵彩清;;关于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创新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张向阳;程柯;;R&D合作治理模式选择研究——以合资与合约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王俊峰;王文平;;企业间共性技术虚拟研发的模式选择[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2期

9 张远征,骆品亮;具有学习效应的虚拟研发组织的激励效率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郑忠伟;李文;孔寒冰;;虚拟科研组织:理工科大学的一种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志新;服务外包模式下组织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与外包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晓保;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国佳;软件企业知识管理关键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吴秋明;集成管理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龚晓光;研发人员行为激励模拟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周青;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及其协调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易将能;区域创新网络与共性技术研发对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王英俊;虚拟研发组织的运行及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秋容;虚拟研发组织知识产权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朋朋;W公司研发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培养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兰兰;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娟;企业间虚拟R&D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肖鑫;麻省理工学院本科课程设置及特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丹萍;技术属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媛;我国家用空调企业纵向合作研发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项伟央;高校跨学科组织中的教师聘任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涂振洲;基于团队互动过程的企业研发团队绩效模糊积分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程静;高等教育中的跨学科研究及其对跨学科高等教育研究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俊;企业研发外包组织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炜,邹晓东;现代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新型模式研究——名古屋大学的流动型教育和研究系统(编译)[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张炜;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跨学科学术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3 熊华军;;MIT跨学科博士生的培养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4 李永;未来企业经营的主流模式虚拟企业[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金利娟;创新教育——论财经院校“学业结构”转换的迫切性[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陈何芳;;创新大学学术组织结构,提高大学学术生产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7 员智凯,张艳;从诺贝尔奖分析现代大学科学研究创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喻春生,理查德C.休士曼,约翰D.哈特菲尔德;职工需求与管理技巧模式及其跨文化比较[J];管理世界;1989年02期

9 缪荣,茅宁;公司声誉管理模型探讨[J];管理现代化;2003年03期

10 王怀宇;大学教授活动“集群化”: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晓雄邋徐立京 刘晓峰;[N];经济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同琴;;试论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特征[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1期

2 刘彩红;;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障碍及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年01期

3 钱丽丽;赵彩清;;关于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创新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谢寅波;;试论创新型基层学术组织在研究型大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翁伟斌;重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十种对策:来自波伊尔本科教育委员会的建议[J];全球教育展望;1999年06期

6 李文中;曾开富;张冰;朱晓群;;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行政文化转型初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年06期

7 杨海斌,陶霁月;研究型大学吸引和稳定人才的问题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05期

8 刘竞秀;戴钢书;;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管理探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1期

9 殷朝晖;魏春桃;王碧云;;研究型大学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8年04期

10 刘惠琴,彭方雁;集群创新: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发展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娄成武;;研究型大学管理模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姚玲;周星;许爱伟;;试述研究型大学与培养高层次来华留学生[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赵韩强;赵树凯;;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胜军;;论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潘黎;刘元芳;;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国家中的角色定位[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6 段远源;冯婉玲;;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相关问题思考[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7 何勇;裴晶莹;罗圣国;熊楚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督导工作信息化管理初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刘向兵;梁敬芝;;本科教育质量与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黄健;;刍议建设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工作[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10 张治中;;掌握信息技术是21世纪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敬农 通讯员 赵如江;研究型大学知识经济的发动机[N];科技日报;2000年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朱清时;在研究型大学创建一流学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赵秀红 翟帆;评估研究型大学还要看产学研结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记者 宋晓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研究型大学应承担起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使命[N];光明日报;2009年

5 徐维彬;建立符合研究型大学特点的评估制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记者 刘纯友;我省4亿元资金支持科大[N];安徽日报;2009年

7 ;中国科大探索一流研究型大学办学新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洪银兴;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建设作用[N];江苏经济报;2007年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郭传杰;研究型大学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李凝实习生李萌;研究型大学的核心是创新[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王磊;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贾莉莉;基于学科的大学学术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殷朝晖;论国家科研体制建设与研究型大学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何芳;大学学术生产力引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任喜峰;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郭树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生态系统发展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武学超;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邹晓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t,

本文编号:1699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99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e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