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趣: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本文选题:志趣 切入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出处:《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过度集中于专业培养,而社会环境的质变已经使资优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决定性的问题。现实中大学教育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三种办法,即志向教育、竞争性考试制度和兴趣至上都不理想,致使密集投入教育资源却事倍功半。"志趣"的概念能够统摄古典的志向与现代的兴趣之间教育思想的张力。资优学生"志趣"的养成需要在大学本科阶段注重通识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建立师徒制,形成教学共同体,在管理和评价上给"志趣"的养成留有余地。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n China has been excessively focused o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the qualitative change of social environment has made the study motivation of gifted students become a decisive problem.In reality, the three ways in which college education affects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that is, ambition education, competitive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supremacy of interest, are not ideal, resulting in the intensive investment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with half the result. "The concept of interest can control the tension between classical ambition and modern interest.The cultivation of "interest" of gifted students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general education in undergraduate stage,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teacher and apprentice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o form teaching community, and to leave roo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est of ambition" i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究”(课题批准号:BIA120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41年0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婷;;人文精神视野下中国大学理念的嬗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2 肖之进;陈霞;;儒家“通人”教育在现代大学的继承与开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3 王一川;;中国古典“从游”传统与重建本科艺术专业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姚远;杜文涛;;《清华学报》的创刊及其历史意义[J];编辑学报;2006年02期
5 邓忠汉;大学精神描述[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6 阳海燕;通识教育视野中的高校隐性文化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7 刘业进;田汉族;;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通识教育[J];武陵学刊;2010年06期
8 陈忠勇;;论成人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J];成人教育;2010年02期
9 刘道玉;;论大学本科培养人才的模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王志丰;;高等教育研究:“‘问题’与‘主义’”及“三重门”[J];大学(学术版);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田中阳;;使命和责任——对新闻传播学科通识教育的认识和实践[A];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C];2010年
2 顾国柱;李文涛;;比较东西大学文化 呼唤当代大学精神[A];《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忠;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叶們;地方高校定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庞晋伟;崇善的大学[D];东南大学;2006年
5 邹晓平;地方院校战略规划的理论问题与个案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6 杨蓉蓉;学府内外[D];复旦大学;2006年
7 伍春辉;湖南教育近代化研究(1894-1929)[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军;基于生态位原理的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功江;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邱正伦;艺术创造力的主体性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巴永贵;中西方大学校训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薛文翠;财经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魏建徽;教育即引导[D];西南大学;2011年
4 徐秋玲;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现代大学理念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姝;中美大学理念的不同重心[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朔;我国大学校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尹丽君;通识教育的文化透视[D];山西大学;2011年
8 潘志春;清末民初教会大学与江南社会现代转型[D];苏州大学;2011年
9 牛金芳;对我国大学人文教育式微的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树江;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发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新;;浅探“全面教育”和“通识教育”两种育人观念[J];新课程(下);2011年02期
2 徐瑗;陈统奎;;重塑精神,重扬理想——对话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J];南风窗;2009年13期
3 朱颖华;;高校应大力实施通识教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刘剑梅;;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与结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2期
5 陈晓辉;;通识教育与促进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有感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教育理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5期
6 梁建忠;;高师人才培养与通识教育思想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9期
7 任岷;;现代大学的人文教育——江怡教授在人民网上的谈话[J];决策与信息;2008年10期
8 陈文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与融合[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9 陈曦;;复旦大学 通识教育造就栋梁之才[J];教育与职业;2008年34期
10 左铁镛;林忠钦;;工程实践教育必须加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燕;;台湾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定华;;梅克莱约恩在阿姆斯特学院的通识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田玲;;全球化背景下本科生人才市场需求特点及其对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影响研究[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4 崔伟奇;;论创新教育的“通识”基础——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杨超;;文科大学生学习动力与对策研究——以辅导员工作为着眼点[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惠民;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丁玉贤;;试论通识教育对理工科大学发展的影响[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8 杨岚;;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人格培养[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刘焕云;;全球化时代大学通识教育中的公民意识教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10 隋文香;王雪坤;;教学互动的理论与实践[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夏欣;通识教育与创新精神[N];光明日报;2002年
2 ;通识教育与中国大学的文化自觉[N];文汇报;2009年
3 记者 朱振国;教育部刘曙雄:通识教育不是通才教育[N];光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褚国飞;秉承自由探索的精神 提供有益世界的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韩福东;实施通识教育是大势所趋[N];华夏时报;2002年
6 记者 沈祖芸 杨晨光 唐景莉;通识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林安梧;台湾通识教育发展现状[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乐;通识教育成“必修课”[N];文汇报;2011年
9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李灿华 李杏;从“T”型到“米”型[N];湖北日报;2006年
10 复旦大学校长、教授 杨玉良;今天我们该如何培养人才[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立波;人文发展与通识教育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3 张东海;全人教育思潮与高等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戴联荣;大学生态: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础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房欲飞;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汝霜;自由教育向通识教育的演变[D];汕头大学;2010年
2 曾德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皮凤英;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趋势研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添淼;从学术讲座视角探索大学通识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石美萍;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伟娜;高校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李定国;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舒颖;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9 曾双宝;西南财经大学的通识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李平;地方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22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22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