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的增强
本文选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教学 ; 参考:《教育评论》2012年06期
【摘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在界定课程性质和任务的前提下,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这样才能有效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增强教学实效。
[Abstract]:On the premise of defining the nature and task of the course, the teachers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study the teaching materials conscientiously, clarify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actively innovat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Only in this way can we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to teaching system and enhance teaching effect.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2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培育项目“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批准文号黔教高发[2012]426号 凯里学院2012年校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JGP201202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曹守亮;;正视·总结·继承·发展——2007年高教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理论特色[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1期
2 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的若干情况[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3期
3 屠静芬;白莉莉;;数字技术条件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11期
4 毛廷贵;李伟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运用“双主互动”教学理念的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5 任晓伟;陈答才;;准确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特征[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09期
6 郑粉花;马国庆;;谈“05方案”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2期
7 亚力坤;;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娟;张淑芳;;论“爱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丁红岩;;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若干教学问题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 林海;;以合乎中医专业特点的方式立德树人——高等中医药院校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特殊路径[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张雪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5 吴雪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当代大学生历史观的重塑[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6 何景春;时阳阳;;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论带史”的教学方法[J];党史文苑;2011年08期
7 王传武;张运华;;政治课抑或历史课?——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性质及教学思路的若干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8 谢铭;韦秋杰;韦建益;;理论联系实际,搞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J];传承;2008年18期
9 韦秋杰;李绍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J];传承;2008年20期
10 郑小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2008年研究回顾[J];传承;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守亮;;史学批评与国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总结反思与理论发展趋势[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余清;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王银春;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现状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文海;;把“纲要”课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3期
2 曹守亮;;历史是不能虚无的——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4期
3 沈成飞;;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3期
4 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J];教学与研究;2006年08期
5 李保强;师生互动的本质特点与外部表征[J];教育评论;2001年02期
6 王家瑾;从教与学的互动看优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7 李超;;高校思政理论课“05方案”特点与作用浅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魏锡山;论“双主互动”教学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瑞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初探[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郑亚红;王鑫宏;李彦彬;;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导向性[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年04期
3 阚玉香;徐栋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高效教学方法探析[J];社科纵横;2009年11期
4 袁岿然;;增强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勇素华;蒋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之我思[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6 王锋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浅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张丽;;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2期
8 何克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特点与要求[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李陵;;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效的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徐奉臻;;“科学发展观”何以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之课堂——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教学与研究;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课题组;徐文新;周扬帆;安国启;邓希泉;李五一;曹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2 朱百里;;谈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策略[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3 苏小红;王宇颖;孙志岗;傅忠传;;C语言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4 王骥;林菁;沈玉利;;高校电路课程教学研究[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曹俊霞;巩绪福;;试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逆反心理[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司树鹏;;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与重构[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欧尔峰;;地铁与轻轨课程建设构想[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8 刘茵茵;;关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9年
9 崔希云;;组织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学习、记忆形成的规律初探[A];山东解剖学会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王瑞芳;;高校课堂教学的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西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家组首席专家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韦日平;“八○后教师、九○后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N];光明日报;2009年
2 钱诚;江苏全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N];江苏教育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我省召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N];山西日报;2008年
4 西北工业大学 商存慧 樊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引导[N];人民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王炳华 李静 本报记者 马跃华;新资源、新途径、新载体[N];光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婉婉;枯燥面孔“活”起来[N];安徽日报;2010年
7 多卫 罗鸿 晶晶;联大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N];淮南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周波;教教健身操 也能挣学分[N];成都日报;2008年
9 李勇 记者 张莉琴;德能并进 全过程推进素质教育[N];泸州日报;2010年
10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陈占安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召集人 南开大学教授 逄锦聚 教育部党组成员 副部长 李卫红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雷声;统筹协调 形成合力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社会凝聚力作用的定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岳鹏;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邱钰斌;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董海浪;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蒙丹;当代大学生理想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俞红珍;论教材的“二次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静;意境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静;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管厚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D];安徽大学;2010年
4 伏芬;生命德育:当代大学生主体体验的超越[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5 冷年友;论当代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及其教育[D];广东商学院;2011年
6 乔秀敏;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徐晓宁;当代大学生政治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巧蓉;论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徐冬娜;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陈莉;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文化动力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37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37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