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公共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04-12 10:19

  本文选题:课程 + 大学物理 ; 参考:《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05期


【摘要】:本文从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公共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探讨了公共大学物理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途径;对公共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Abstract]: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nd complex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physics courses in public universities.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ways of connecting the physics courses of public universities with other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studies and practices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of physics courses in public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学院;湖北大学;
【基金】:“十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提高高校基础物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子课题——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校物理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AIA050007-26)
【分类号】:O4-4;G64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政;;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何弦;廖清华;吴评;何济洲;;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3 王文生,李军;体育方法学研究引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宋宝丰,邱丽萍;交叉学科群中一门新型综合学科:包装学科[J];包装工程;2001年03期

5 冯小妞;;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J];才智;2010年32期

6 秦敏礼;;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才智;2012年09期

7 何盛林;;浅析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年16期

8 刘峻松;;排除思维障碍 提高学习效率[J];成才之路;2011年02期

9 陈轶;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认识[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孙海滨;刘婷婷;张睿;;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琴;;关于交叉学科的概念解析及其现实意义[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潘宣;张树良;吕晶;吴志宏;;基于网络的开放式科研管理系统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3 苑焕乔;马万昌;;北京学的概念及其学科定位[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上)[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文少保;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迁与运行治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管晓霞;我国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逸庶;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陈艾华;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魏巍;“跨学科研究”评价方法与资助对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军;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王琪;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惠;初中物理电学实验部分的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朱丽媛;基于STS教育理念的物理师范生课程改革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梁世敏;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课堂小结设计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文娟;基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学科交叉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施丽燕;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情感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高炳添;新课程的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师角色转变途径及效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佟晓珊;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交叉学科发育状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兰兰;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林文静;日本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杜永清;中小学教师教育读物变迁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海燕;孙宝光;秦先明;张启意;;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建设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叶苗;王其华;;在新升本院校里实施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朱杰;王国栋;;生物物理学引入生物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0年06期

4 王芳宁;;对新形势下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反思[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王国娟;;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物理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6 刘建强,肖洪地,刘东红,张承琚;贯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研究[J];江西科学;2005年04期

7 张实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2期

8 王步志;;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新途径[J];新课程(教研);2010年10期

9 陈中银;;分层次教学在大学相关专业中的运用研究[J];今日科苑;2010年16期

10 马松华;;《大学物理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丽水学院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义平;潘海波;方昕;陈建中;;大学化学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尹光福;林江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医学材料类)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马小军;张丽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马小军;张丽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王雁凌;张粒子;麻秀范;;电气类专业课程体系增设经济类课程的思考[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许艳华;;《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7 韩艳;秦焕美;关宏志;邵芳芳;;轨道交通课程体系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8 吴淼;李闪;张光宇;;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9 余学锋;蔡文菊;韩冰;;高等体育院校课程体系的状况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刘文耀;王晋疆;;“光电信息工程”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玉华 卢惟;构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课程体系[N];光明日报;2000年

2 记者 朱振岳;构建少儿校外教育课程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徐少虹;国际化软件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启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4 董康;无锡应急避难教育进中小学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廖镇卿 丛峰 熊芊 李挥;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再创辉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中国科技大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现代人才需要的课程体系[N];光明日报;2003年

7 谢雯;“天价”早教高收费与忽悠,谁来监管[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平顶山市第五十五中学 宋巧珍;新课标下的分层次教学[N];学知报;2011年

9 记者 邢兆远;下决心推倒陈旧的课程体系[N];光明日报;2009年

10 山东省烟台信息工程学校 邓美娜;英语分层次教学[N];学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飞;我国展示设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秦永杰;基于核心能力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5 王东光;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许瑞勋;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审视与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孟凡莉;我国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8 张守波;数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统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胡雅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张茂林;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俊;高校设计专业色彩艺术基础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劳海苗;热带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与培训方式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肖鸿雁;我国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汪东;西安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肖之岭;构建我国高校龙舟运动课程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6 祖桂玲;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学分制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浩;构建高师体育分层结构式课程体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建清;石化学院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亮;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谭广;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39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39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7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