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隐性教育模式观照下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探析

发布时间:2018-04-18 18:13

  本文选题:隐性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25期


【摘要】:隐性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之一,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教育主体的自主性、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隐含性、教育途径的非封闭性和教育结果的持续性。隐性教育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反叛心理、有效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涵盖学生生活的各方面,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措施包括: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加强针对性引导管理,强化实践类隐性教育;注重显性教育中的隐性渗透,构建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把握隐性教育的特点,重视随机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Recessive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basic models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utonomy of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the implic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contents and methods, the non-closeness of the educational approaches and the persistence of the educational results.Recessive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solve students' rebellious psychology, promo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participation, effectively cover all aspects of students' life,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main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clude: optimizing the campus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creating a goo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strengthening targeted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of recessive educ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mplicit infiltration in explicit education;Construct the permeable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essive education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rand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忻州师范学院政教部;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红;戴亿绵;;论高校德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2 贺波彬;浅谈隐性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J];云梦学刊;2003年06期

3 夏立军;华敏;;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整合[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培;柏贞尧;;试论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隋春艳;;浅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吕品;李晓月;刘文光;;浅议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高校德育新模式[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4 张传恩;钱红军;;经典阅读视阙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董淑平;;隐性教育:高校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佘万斌;;“四维多元”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模式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7 陈红英;;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今日科苑;2010年18期

8 梁艳华;;学校文化创和谐 教育质量创优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8期

9 华敏;白广勇;;构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J];学理论;2009年12期

10 张林英;;试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0年2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大伟;中学隐性德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台笑凡;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的隐性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亚莉;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体系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刘军卫;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D];安徽大学;2011年

5 龚翠英;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军;高等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张作芝;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8 朱艳华;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中隐性教育问题探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亭;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平;中小学隐性教育实施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维善,吕春梅;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2 佘双好;隐性德育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构想[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12期

3 朱红;戴亿绵;;论高校德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4 王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张伟强;彭忠信;;关于高校德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李洪军;从社会学视角浅析隐性德育课程[J];广西师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宁;;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刘月秀;谭仕林;胡东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5期

3 沈湘平;王凬;;简析“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1期

4 杨兆添;朱少文;骆国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工作机制探析[J];莆田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刘天飞;;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增值的实现[J];大家;2010年02期

6 李小巍;;关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理性思考[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7期

7 王晓萍;陈浩;;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的认识[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翟新;吕海波;;大学生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08期

9 刘雪晶;王忠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青春岁月;2011年10期

10 王益民;黄春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实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震国;;语言构筑起教学的有效性[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陈翠梅;;青少年o胗脜逦锏臉防,

本文编号:1769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69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6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