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学生发展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9 17:03

  本文选题:大学生发展 + 影响因素 ; 参考:《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3期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的方法探讨了学校因素和学生因素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路径,得出三个结论:(1)大学生的通识能力、科技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大学学习总成就存在着显著的群体差异(如性别、专业和父母学历等)。(2)如果不考虑学校环境变量,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图书馆、课堂学习、生师互动、同伴交往等方面的学习参与对他们的发展基本上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而且它们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成就与发展的主要因素。(3)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并非无足轻重,它一般通过学生个体层面的变量对学生发展产生积极的或负向的影响。从这些结论得出三点启示:(1)高校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资源应更多地投放到那些能够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参与有关的活动、课程、项目和办学条件上。(2)高校在设计校园学习环境时,应该了解不同导向的环境通过大学生学习参与对其发展可能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3)从大学生变化与发展的角度考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主要是要研究"学校培养"对"人才质量"的影响。尤其需要尽量排除大学生发展可能受到来自学校之外的因素的影响,探究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纯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data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tudy experience" and the method of multi-level linear mod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school factors and students' factor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draws three conclusions: 1) the general knowledg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llege learning assembly have significant group differences (such as gender, major and parental education etc.) if you do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variables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the library and studying in class while in school.Teachers' interaction, peer intera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learning participation basically have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development.Moreover, they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development. (3) the influence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is not insignificant. It generally has a positive or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variables of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level.From these conclusions, we can draw three lessons: (1) the educational behavior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put more into those activities and courses that can promote students' study and participation in relevant activities and courses while they are in school.When designing a campus learning environment,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positive or negative influence that different orientation environment may ha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ir participation in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we should consider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main purpose i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chool training on talent quality.In particular, it is necessary to exclude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factors outside the school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the "pure influence" of school educ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研究”(71173022)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青年基金项目“高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CIA080222)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晓燕;陈洁瑜;;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美国NSSE“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2 李文利;;高等教育之于学生发展:能力提升还是能力筛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3 鲍威;;未完成的转型——普及化阶段首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4 周作宇;周廷勇;;大学生就读经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新视角[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1期

5 周廷勇,周作宇;关于大学师生交往状况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黄海涛;;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内涵与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7 孙超;;对美国大学生学习产出研究的反思[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年06期

8 蒋华林;李华;吴芳;王平;;学习性投入调查: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的新视角[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年04期

9 吴素梅;宋彩萍;;关于高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上海W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1期

10 海迪·罗斯;罗燕;岑逾豪;;清华大学和美国大学在学习过程指标上的比较:一种高等教育质量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亮;赵智杰;黄钱;;塔里木河下游垦区耕地面积变化及驱动力的多层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2 周玲;杨春梅;张瑾;;国际视野下的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北京理工大学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比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李春红;韦泽多;卢玉桂;;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GDP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01期

4 刘丹;;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比较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8期

5 顾乃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基于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6 聂亚菲;;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资本市场竞争力实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3期

7 郑丹;许光祥;;试析毕业设计答辩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苏雷;黄桂标;刘秀英;;我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科研绩效模型分析与激励对策[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顾乃华;;工业投入服务化:形成机制、经济效应及其区域差异——基于投入产出数据和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10 吴桂翎;;不同类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过程比较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Heidi Ann Ross;;如果我们真的需要学习型社会: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看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相关性(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王纾;;作为中介的学生学习性投入:大学学习经验影响学习收获的路径分析[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会杰;;我国大学生课程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宋宇;马强文;史耀疆;;多层线性模型与学生成绩决定中教师影响途径的统计考察[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夏雪;;家庭及教师特征与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关系——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经验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扬;;教育与工作匹配性研究:本专科生的差异[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朱红;文东茅;许锐;;首都高校师生交流的现状和影响机制——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鸣鹏;尹俊;;员工情感状态和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张文勤;石金涛;;领导者目标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创新气氛为中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枭;组织支持、组织激励、员工行为与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继平;从冲突走向和谐:高等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文峰;儿童抑郁症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田金亭;基于CAT的中学生创造力评价技术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蕾;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管理制度及其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曾庆东;铁路旅客运输满意度测评理论及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朱其权;变革管理、仁慈领导与员工变革反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盖乃诚;国有企事业单位气氛与员工行为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爱梅;心理账户与非理性经济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柳士顺;企业管理者的执行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健生;大学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曦;饭店培训迁移气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靳海卿;NSSE在高校生师互动中的运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田娇妮;多水平计数模型在复杂抽样调查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包红燕;研究生师生交往状况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金慧;视觉障碍大学生就读经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仲雪梅;我国研究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斯海霞;基于视频案例下代数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梅;小学生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适应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琼萃;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晓燕;陈洁瑜;;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美国NSSE“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2 马丁·特罗,濮岚澜;从大众高等教育到普及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3 韩立文;程栋昱;欧冬舒;;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4 朱红;;个性化深度辅导与首都大学生发展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5 周作宇;周廷勇;;大学生就读经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新视角[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1期

6 鲍威;;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与教育成果及其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高校学生学业状况的调研[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3期

7 罗燕;海蒂·罗斯;岑逾豪;;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NSSE-China工具的开发:文化适应与信度、效度报告[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5期

8 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特罗教授的对话[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9 阎凤桥;卓晓辉;余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的变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10 涂晓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鲍威;;扩招后中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福旺;;试论影响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发展的因素[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9期

2 高凡;;影响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发展的因素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4期

3 曹桂强;;谈谈影响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发展的因素[J];成功(教育);2010年09期

4 苏榕娜;;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及其教育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李梅;丁艳云;;FOK(知晓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曲楠;;到底是谁在找朋友——我国中小学儿童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5期

7 刘丽英;刘云艳;;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影响因素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年03期

8 谢倩;杨红玲;;国外关于亲子分享阅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9 孔素容;何娇;;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的概述及教育实践启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牟映雪;;同伴关系视角下民工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雪;;家庭及教师特征与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关系——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经验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斌;李娜;;我国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魏丽;付忠亮;李昌坤;王心朋;;影响镁合金板材冲压成形性能的因素[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魏丽;付忠亮;李昌坤;王心朋;;影响镁合金板材冲压成形性能的因素[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杨坚;訾跃平;;优化抄纸助留体系 促进企业效益提高[A];'2010(第十八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及造纸新技术应用研讨会('2010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与造纸新技术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陈晶;杨舒杰;;制药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及培养对策[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7 俞嗣皎;李大庆;陈国柱;李井怀;于甜;;影响Si(Li)探测器性能的一些因素[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1994年

8 侯智惠;;内蒙古农民增收难的分析与对策[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董圣鸿;王燕;胡竹菁;戴海琦;;影响试题难度的认知因素的现代测量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婧忻;;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兴业证券 王年华 饶刚 刘景;小盘股收益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N];中国证券报;2000年

2 马平东;塑料软包装印刷色差的影响因素[N];中国包装报;2006年

3 石家庄软包装彩印厂 姜志绘;干式复合强度的影响因素[N];中国包装报;2001年

4 伊京;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影响因素[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北大人口所 郑晓瑛教授;人口出生质量及影响因素(八)[N];中国人口报;2000年

6 农发所 翁鸣;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深圳证券信息公司 赵迪;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行为影响因素[N];中国证券报;2004年

8 林诗萍 DigiTimes;笔记本电池问题频仍[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9 张横;丝网印刷中绷网质量的影响因素解析[N];中国包装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熊伟;条件尚未成熟 决策孕育之中[N];计算机世界;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淑芳;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张宗贵;成像光谱岩矿识别方法技术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

3 尹向东;我国钢铁企业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邹志勇;企业集团协同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苗茂华;太原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华玉妹;污泥中Cu、Pb和Zn的生物沥滤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苏万东;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后影响疗效的多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4年

9 赵一夫;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李晓静;中国大众媒介可信度指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晶慧;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孙贺群;幼儿同伴合作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倩倩;河南省卫生系统反应性影响因素的二水平模型[D];郑州大学;2011年

5 聂亚菲;资本市场竞争力统计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刘丽英;幼儿抗挫折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李艳菊;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曲春雪;中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许立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邹霞;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73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73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1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