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广东省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十所高校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25 00:19

  本文选题:留学归国人员绩效 + 影响因素 ; 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摘要】:以广东10所高校的留学归国人员为调研对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回收数据,共回收有效问卷353份,对模型和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留学归国人员影响因素对其绩效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留学次数、留学时期、留学时段等控制变量对留学归国人员影响因素与其绩效关系起到了影响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及理论研究,为高校提供了一系列相关对策与建议。
[Abstract]:Taking the returned students from 10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Guangdo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353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models and hypotheses were tested empir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performance. The number of times of studying abroad, the period of studying abroad, the period of studying abroad, and other control variables have an impa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ctors and their performance. Through data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provides a series of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办公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转型期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战略研究”(10YJA810021)
【分类号】:G64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颖红,谢新华;关于广东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调研报告[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张红霞;孙志凤;;应该重视高校留学回国人员的跟踪管理[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8年02期

3 陈学飞;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公派留学教育政策的演变及成效[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3期

4 陈昌贵,阎月勤;我国留学人员回归原因与发挥作用状况的调查报告(二)[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5 庄怡川;;国外有关归国人员文化再适应研究综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4期

6 夏善黎;试论高校公派出国留学的发展趋向和管理机制的改革[J];交通高教研究;2000年02期

7 刘陶;张卫良;;场论对高校教师激励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年04期

8 胡涵锦,王波,丁之德,张廷翔;转变观念,创新机制,进一步推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若干调研与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史鸿武;;地方高校公派出国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0期

10 顾海燕;赵松立;;抓住高层次人才培养契机 推动高校公派留学工作进程[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S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文;大学高级研究人员系统激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羽;贵州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管理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繁敏;;我国近年留学工作发展与人才流动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史万兵;郭可;;委托代理理论视角的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分析及建议[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苏一凡;谢卫红;张晓冰;罗嘉文;;统战能力与归国留学人员绩效关系研究——以广东高校为例[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操太圣;;人才培养的本土国际化——寻找“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的理论基础[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5年02期

5 张红霞;孙志凤;;应该重视高校留学回国人员的跟踪管理[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8年02期

6 杨建春;李黛;;基于勒温场论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刘春香;赵中建;;从课程国际化视角看高校教师海外研修之成效——基于上海27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8 黄新颖;张天兴;;高校归国留学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冯丽芳,陈雪芳;新形势下高校公派留学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2期

10 刘翠琼;马履一;;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个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闫燕;孙岩;凌玲;;海归回国调整适应影响因素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建林;利益与选择[D];暨南大学;2006年

2 冉春;南京国民政府留学教育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华;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蓉蓉;海外人才回流与社会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闫燕;海归知识员工组织支持感和主动性人格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田海嵩;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动机及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赖继年;留英生与当代中国[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彬;海归知识员工归国适应的跨文化培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妍;非经济性薪酬对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1年

3 田长荣;出国留学效益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4 陆晓鸣;海外归国人才加盟对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郭可;我国现行的出国留学政策改革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6 王建华;中国出国留学教育与留学人才外流回归现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7 郑伟;天津市留学归国人员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潘广贤;我国公派出国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陈国顺;湖北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10 李玮;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焕山;高科技人才流向特点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陈学飞;试论新世纪我国公派留学的指导方针及政策选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3 夏薇,张秀萍;美国高校师资人才流动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05期

4 刘宁;;我校加强国家公派留学管理的几点做法[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5期

5 罗凤英;归国留学人员的心理误区及调适[J];中国人才;2003年04期

6 陈万思;;海外人才引进热背后的冷思考[J];中国人才;2005年23期

7 方建国;德国聚集国际人才的新策略——“国际质量网”[J];德国研究;2001年04期

8 董美对,徐艳秋,陈贵祥;认真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工作及其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1997年06期

9 杨春华;;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事业周期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2期

10 田学军;美国华人智力资源现状[J];国际人才交流;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慰荣;人力资源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D];南开大学;2003年

2 刘天祥;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牛敏;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沈磊;加入WTO与我国人才国际流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郑伟;天津市留学归国人员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安辉;中美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对比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李立;贵州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实证调查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代冰;中资跨国公司中外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比较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潘欣欣;广西留学回国人员统战工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美球;吕添贵;许莉;赵宝苹;李鹏;;外出打工对耕地流转影响的实证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王浩;;我国人口增长的经济教育因素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2006年02期

3 杜爽;;乡村新增债务的诱因及影响程度实证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武学凤;张雅燕;康兰媛;;江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1988—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邢夫敏;;江南古镇旅游景区合作影响因素实证方法研究探索[J];社会科学家;2007年04期

6 黄净;饶敏;;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罗公利;孟令熙;;山东省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影响因素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张文;尹继东;;我国中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9 苏宝财;刘伟平;;茶农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福建安溪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杜晓军;孙怡;吴秋红;;高校教育技术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勇军;沈菊琴;罗鸽玲;;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雪荣;;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测度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曲晨;;重庆市不同类型区区域差距的实证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慧辉;;“中小企业板”对改善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英杰;杨永春;;转型期中国城市生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胡汉辉;杨煜;;广电系统再造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叶鹏飞;;农民工城市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9 赵建明;杜玉兰;;江苏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吕品;;我国牛肉生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黑龙江、河南、宁夏的经验数据[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兴业证券 王年华 饶刚 刘景;小盘股收益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N];中国证券报;2000年

2 中诚期货 黄付生;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的VaR实证分析[N];期货日报;2006年

3 李莹 郭红珍;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实证分析[N];中国保险报;2002年

4 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  赵晓;疫情最终有利于经济增长吗[N];经济日报;2004年

5 国通证券 杨晔;今年基金价格与净值关系的实证分析[N];市场报;2001年

6 华泰长城期货研究所 谭远;我国螺纹钢期货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N];期货日报;2010年

7 李莹 郭红珍;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实证分析[N];中国保险报;2002年

8 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李友根;小的也是美好的[N];江苏法制报;2008年

9 陆国庆;我国产业成长性实证分析[N];中国信息报;2002年

10 吕海柱;近期铜铝套利实证分析[N];证券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中国经常项目的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张梅;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宋志华;中国政府卫生支出的规模、结构与绩效研究[D];东北大学 ;2010年

4 苗水清;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油料供给、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赵淑芳;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张宗贵;成像光谱岩矿识别方法技术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

8 尹向东;我国钢铁企业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邹志勇;企业集团协同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耀昌;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芳;超市选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建肖;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孟新丽;中国烟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曾涛;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实证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6 石岚;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广西大学;2007年

7 张慧;新疆农村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8 张富饶;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燕;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10 刘仁;绿色食品购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98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98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1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