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政府支持对高校知识创新影响的实证探析

发布时间:2018-04-27 13:41

  本文选题:高校 + 知识创新 ; 参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02期


【摘要】:基于市场失灵理论,运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利用1999—2010年我国30个省市高校知识创新产出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支持与高校知识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央和地方政府直接资金支持与高校论文产出、专利授权产出均存在倒U型关系;地方政府间接资金支持与高校论文产出、专利授权产出均存在倒U型关系;政府的直接资金与间接资金支持对高校论文产出具有交互作用,但对专利授权产出没有交互作用。并基于上述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market failure, using the method of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using the data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output of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1999 to 2010,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support and university knowledge innovation outp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rect capital support of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s an inverted U type relationship with the output of university papers and the output of patent authorizations, while the indirect financial support of local governments has an inverted U type relationship with the output of paper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output of patent authorizations is inversely U-shaped.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financial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has interactive effect on the output of university papers, but there is no interaction on the output of patent authorization. And based on the above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2103)
【分类号】:G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治平;李慎杰;;知识创造与知识创新的内涵及相互关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于静霞;刘玲利;;我国省际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9期

3 周密;刘秉镰;盛玉雪;;创新过程、创新环境及其跨层级交互作用对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的两阶层线性模型分析[J];财经研究;2013年03期

4 余泳泽;;创新要素集聚、政府支持与科技创新效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5 邓向荣,刘乃辉,周密;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绩效的考察报告——基于国家级六项科技计划投入效率与问题的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6期

6 毕会英;;政府在大学技术转移中的职能定位[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1期

7 边伟军;罗公利;;基于三螺旋模型的官产学合作创新机制与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8 杨宏进;刘立群;;基于三阶段DEA的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9 吴洁;刘思峰;施琴芬;;基于知识供应链的知识创新与转移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2期

10 乔冬梅;杨舰;李正风;;区域科技计划中的中央与地方科技资源整合[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星;李红忠;郭志富;范况生;;中部六省知识创造能力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2 徐文昕;徐家源;;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3 黄攸立;熊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区域创新环境关键要素识别[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宋伟;曹镇东;彭小宝;;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模糊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赵黎红;谭春辉;柴文光;;研发回报率测评60年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陈建勋;武治印;;转轨国家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基于转轨国家技术创新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经科学;2012年03期

7 朱孔来;;自主创新有关理论及测度方法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8 宋一;;社会转型国家弘扬时代精神的经验与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9 吴勇刚;李春燕;;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3期

10 许绍双;隆定海;张文兵;;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守华;;苏州市及周边地区创新软环境对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启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李海波;周春彦;李星洲;高晓瑾;;国内区域创新三螺旋研究的国内热点与趋势探讨[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目;刘玉芬;;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组合评价研究[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4 ;Analysis on Univers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Performance in China[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5 高闯;韩亮亮;;我国地区工业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及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6 唐启国;;自主创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7 赵志耘;杨朝峰;;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研发效率研究[A];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2009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8 唐现杰;陈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9 卢博科;唐清泉;袁莹翔;;创新效率、行业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邵云飞;欧阳青燕;唐小我;;西部中心城市自主创新效率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济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目;高技术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汉熙;面向科学出版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及其生成与发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林建明;转型期地方政府扶持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曾婧婧;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袭希;大型军工产品研发中的知识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高琦;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卢尚坤;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俞梅;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慧明;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和培养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筱;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乐;上海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何菲;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春燕;我国创新活动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罗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文藻;高校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雷宏振;郭庆;张子超;;“路径转换式”企业蛙跳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动态机理分析视角[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杨明;;论德国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筹措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4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柳卸林;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及成因分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欧向军,顾朝林;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及其动力机制定量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6 白洁,张俐,宋化民;高等学校科技效率分析与评估──以原地矿部所属五所高校为案例[J];地质科技管理;1998年06期

7 曾祥效;科技计划是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J];广东科技;2001年06期

8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9 张宗和;彭昌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1期

10 薛捷;张振刚;;基于“官产学研”合作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慧君;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曹利民;政府组织促进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体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晁蓉;;高校图书馆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持[J];情报科学;2008年03期

2 朱航;胡晓平;;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5期

3 张水潮;刘永;周健;;供应链理论在高校科技创新链构建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以科技创新促经济发展——陕西高校科研与科技产业工作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12期

5 赵清;;北京高校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黄祖军;;企业化科研机构运作机制建构——一种基于知识创新的视角[J];天府新论;2011年03期

7 阮娴静;;创新型国家体系中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J];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12期

8 赵雷康;;高校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瑞文;张嘉;盛刚;;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1年03期

10 章熙春;马卫华;蒋兴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培林;;组织学习推动企业知识创新运行[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任晓明;;科学建构知识创新的逻辑[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何传启;张凤;;知识创新与经济现代化[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杜瑞婷;;试谈知识创新与知识信息管理[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5 陈劲;张学文;王翠霞;;面向自主创新的大学交叉学科研究与政策设计[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6 郭华;齐淑娟;;网络环境下更要注重创新[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柳洲;陈士俊;;试析学术会议及其知识创新机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8 海江涛;彭灿;;知识创新的动力学模型与组织知识管理战略的选择[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9 吴冰;刘仲英;方耀楣;;供应链中知识创新的决策模型[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戴向平;;知识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创新模式——知识营销[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燕宁 通讯员 陈苏;全力搭建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平台[N];科技日报;2005年

2 记者张学全、实习生唐晓容;中科院上海分院知识创新 一批成果已达到国际水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本报记者 葛洪才;知识创新决定国家科技领导地位[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记者 王春;全面推进知识创新试点[N];科技日报;2001年

5 记者 木佳;中科院推进知识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郑千里;科学家谈生命科学知识创新[N];科技日报;2001年

7 张裕辉 周洪斌;统计干部应具备十种能力[N];中国信息报;2009年

8 施翼 钟晓;风投紧盯知识创新项目[N];经理日报;2009年

9 ;知识创新不忘提高公民素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10 通讯员 刘婷婷;上海杨浦将建“知识创新区人才广场”[N];中国人事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卫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耿迪;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赵丽梅;面向知识创新的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整合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曲克敏;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吕军;企业知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周勇士;供应链知识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夏晶;高校知识管理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陈运平;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张琰;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网络状产业链中知识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李贺;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桔红;论知识创新的动力机制[D];中南大学;2002年

2 王璐佳;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D];中南大学;2005年

3 王力;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心刚;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海金梅;基于知识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于琛琛;合作研发知识创新管理关键因素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7 郑寒;知识联盟中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创新过程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郑寒;知识联盟中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创新过程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王华;知识管理与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高树仁;基于三螺旋模式的大学知识创新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10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10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f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