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才培养路径的思考
本文选题:大学 + 人才培养目标 ; 参考:《江苏高教》2012年06期
【摘要】:文章认为大学人才培养路径主要包括德能知行并重的人才培养实践目标,"淡化专业,拓宽口径"的人才培养实践思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互补的人才培养实践途径等几方面内容。几个方面的要素构成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合理路径,并应成为引导和贯穿大学办学活动过程的指导思路和基本要求。唯有如此,大学与现代社会建设才能彼此促进和相互助长。
[Abstract]: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path of university talent training mainly includes the practical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practical thinking of "desalination of specialty and broadening of caliber". 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complementary talent training practice approaches and other aspects. The elements of several aspects constitute a reasonable path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and should be the guiding ideas and basic requirements for guiding and running through the process of running a university. Only in this way, universit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ociety can promote and promote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开源,耿丹;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实践探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3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4 陈洪捷;;论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5 王洪才;论高教研究的四种范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王志刚,王昌民;学科特色是构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高校办学特色系列研究之四(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杨丹霞;论闲暇教育[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何皓;论出版学高等教育[J];出版科学;2005年06期
9 刘岚;试论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J];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01期
10 梁仕新,李均;当前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晓清;自由,大学理念的回归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汪怿;大学知识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健宁;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文;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2 程U,
本文编号:1853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5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