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生态失衡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0 10:24

  本文选题:高等教育 + 资源配置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9期


【摘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劣关系到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生存和发展。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客体和配置方式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失衡现象,严重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从学理分析的角度来审视高等教育资源的生态位、生态承载力、生态限制因子以及资源共享情况等,以期寻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根本原因。为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人才资源的核心动力作用,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将是应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有效策略。
[Abstract]: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are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eco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the subject, object and configu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imbalanc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fun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ecosystem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we examine the niche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restriction factors and resource sharing, in order to seek the root cause of the imbalance in the allo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High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avoiding resource waste will b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 imbal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allocation.

【作者单位】: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丽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康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理论研究特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2 杨际军;;资源配置力量的博弈与高等教育结构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3期

3 朱建清;丛湖平;;华东地区普通高校体育资源结构及其优化配置方式的选择[J];中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4 王敏;;我国国家助学制度的问题分析与财政对策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高耀丽;英国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文俊;高等教育制度功能的经济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徐颖;基于学生利益的我国高校收费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林荣日;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D];复旦大学;2006年

6 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伍运文;中国高等教育产业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炳仙;中国重点大学政策: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洋;大学治理结构的缘起及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福满;产学研有效合作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许锋;高校提高办学效益的途径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4 吕淼;转型期我国高等院校的分层机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5 王周红;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肖霄;对我国教育产业化的法律思考[D];湘潭大学;2006年

7 张蔚;受教育权法律保护浅析[D];山东大学;2006年

8 刘洪梅;论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教育创新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6年

9 吕小梅;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楠;公共财政体制下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优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琦,孟繁华;中美高等教育学费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2 卢乃桂,操太圣;中国改革情境中的全球化: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现象透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3 康宁;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转换与制度环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4 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李玲;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低贡献水平的成因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8期

6 唐小我,兰家隆,傅崇伦;提升我国西部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水平[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7 张奎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与资源状况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8 连小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总体架构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1期

9 安雪慧;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分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10 张男星;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提问?[J];高教探索;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章跃;我国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经济效益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2 王华峰;基于系统科学的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英;;公共物品理论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研究[J];学理论;2011年23期

2 徐琦;;高等教育研究的多学科视角[J];高教探索;2011年04期

3 余世存;;当教育成为一条流水线[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26期

4 陈德良;刘红玉;;景观生态学原理在高等教育应用的若干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5期

5 高宝立;卢彩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自组织与有序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6 韩梦洁;;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等级性还是均等化——基于伯顿·R·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论[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7 马陆亭;;规划在美国高等教育统筹管理中的作用[J];教育管理研究;1998年03期

8 康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的基本规律及其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9 张维红;;学术资本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J];教书育人;2011年18期

10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蒙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透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王冀生;;深刻转变中的我国高等教育[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3 邢元敏;;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4 李锋亮;史静寰;刘帆;;中国高教资源的区域协调状况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李明;;大学的活力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一点体会[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粟俊红;胡涌;王玲;柳晓玲;张仕固;;高等教育中的生态问题探讨[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张晓鹏;;科学的教育决策离不开教育经济学分析——《高等教育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简介[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刘晓光;董维春;;战后日本高校社会服务:形式、特点及其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魏贻通;;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历史分期新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胡涌;柳晓玲;张仕固;王玲;粟俊红;;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克利;和谐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2 胡文华;世界大学变革背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N];学习时报;2004年

3 李和平邋方明;优化结构 促进安徽高教科学发展[N];安徽日报;2008年

4 广东嘉应学院高教所所长、教授 尹玉英;立足地级依托地级服务地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高靓;以色列:提高大学学费曲高和寡[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肖正学;高校办学:以特色推动发展[N];光明日报;2007年

7 丁莉娅;呼吁资本进高校打破框框[N];中国财经报;2008年

8 厦门大学 邬大光 薛成龙;现代大学学分制功能新解[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赵庆年;在大众化进程中进行政策调整是完全必要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邓红辉邋符信;早日建成一流大学[N];广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祖斌;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闫亚林;高等教育层次和科类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康瑜;高等教育全球化:一个全球地方化视角的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鸿雁;印度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彭勃;高等教育资源的生态化配置与培植[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6 温正胞;创业型大学:比较与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徐丹;克拉克·克尔的高等教育实践与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杨欢;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杨连生;大学学术团队管理模式与组织效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张志刚;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慧娟;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现状、经验与启示[D];南昌大学;2011年

2 李红珠;我国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谢秋葵;第三部门视野下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4 徐玲;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国家宏观调控[D];吉林大学;2006年

5 管弦;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彭东玲;福建省高等教育投资效益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广河;甘肃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陈胜;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张立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质量保障探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阚国常;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市场互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8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68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8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