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对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启示
本文选题:和而不同 + 高校 ; 参考:《河南工业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社会文化不断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这也促使社会成员的价值诉求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加之党中央在2006年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这就使得如何在价值多元化时代建构和谐文化成为当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和谐文化能够积极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而高校是我国文化汇集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高校文化的和谐与否必将极大地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现阶段,我国高校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学校管理理念的陈旧与过时,校园文化建设思路的零散与非系统性,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与主体性彰显不足等,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很大原因在于对于和谐理念的理解尚不够清晰。“和谐”不应该是简单的同一,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先秦儒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其精神实质恰恰在于追求多样性的相互协调与统一,这与我们当下对和谐理念的理解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因此,积极地借鉴和利用这一宝贵的思想资源成为促进和推动和谐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本文在对和谐高校文化论述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建设和谐高校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对目前高校文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如:各种思潮对高校文化建设的消极影响,高校文化建设制度和机制的缺失,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的因素等。在此基础上借由“和而不同”思想内涵的阐释,明确了“和而不同”思想体现出的和谐管理和教育理念对于构建和谐高校文化的重要价值,进而顺理成章地提出运用“和而不同”的理念,去构建和完善合理的高校文化建设制度与机制,引导在校大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培育和谐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最终建立起和谐高校文化的重要举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深入挖掘先秦儒家思想中可资利用的和合文化资源,必将为我们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找到一把重要的利器。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social culture is constantly affected by various social trends of thought, which also promote the value demands of social members to present a pluralistic trend. In addition, in 2006,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task and the goal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which makes how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culture in the era of value divers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solved urgently. Culture provides strong spiritual power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culture can actively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important platform for the coll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therefore, the harmony of university culture will greatly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uch as the outmoded and outdated concept of school management, the scattered and non-systematic thinking of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 lack of consciousness and subjectiv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so on. The major reason for these problems is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harmony is not clear enough. Harmony should not be a simple identity, but a unity of diversity. The spiritual essence of the thought of "harmony but difference" in the pre-Qin Confucianism lies in the pursuit of the harmony and unity of diversity,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a of harmony at present.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university culture by actively drawing on and utilizing this precious ideological resource.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harmonious university cultur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university culture,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various ideological trends o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lack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factors of disharmony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so on. On the basis of the explan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harmony but difference",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harmonious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idea in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university culture,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thought of "harmony but difference". Then, it is logical to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harmony but difference", to construct and perfect the reasonabl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to guid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thoughts, and to foster harmonious and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n campus. Finally,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universit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if the work wants to do well, it must first benefit its tools", and dig deeply into the resources of harmony culture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Confucian thought of pre-Qin Dynasty, which will find an important sharp weapon for us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晓芳;张启超;;努力打造校园文化 构筑和谐精神家园[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08期
2 于霜丽;;倡导文明 构建和谐校园[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张会;李桂菊;李明娟;;将奥运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繁荣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3期
4 程雨彤;;提升大学生群众文化意识 促进校园和谐发展[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5 梁周清;;高校校园文化培育:问题、途径及方略[J];淄博师专学报;2010年01期
6 冯清;沙承璋;文宇;;论新建本科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王培军;;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05期
8 柯中明;;和谐,校园文化的理想状态[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年01期
9 王德恩;;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举措[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黄维娟;;关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玉君;潘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之我见[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宋桂莲;;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3 蒙成胆;;发展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环江一中校园文化建设侧记[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廖武经;;以和谐为本,积极营造校园文化[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王荣礼;;校园文化建设对中学生道德心理建设的影响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6 郭荣立;;试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功能[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钟承燕;;建设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杨永威;;发挥多元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功能[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9 韦明福;;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灵魂[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吴练;;营造校园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庆石油学院党委宣传部 宋建申;以人为本 创新理念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N];大庆日报;2008年
2 魏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N];中国教师报;2007年
3 商志飞 记者 郭庆权;凌河区积极营造特色校园文化[N];锦州日报;2006年
4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张国卿;学校应重视建设校园文化[N];益阳日报;2007年
5 徐庆全;“保树立人”的启示[N];检察日报;2011年
6 李太恒 钱昌愈 谢长春 卢秀 江琳;如何打造校园文化[N];重庆日报;2002年
7 叶扁舟;校园文化谁来建[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蔡迎博;理想中的校园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余日柱;培植校园文化 夯实健康发展路[N];中国环境报;2007年
10 郭矿生;用心经营校园文化[N];中华新闻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应红;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周小毛;和谐稳定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曹健华;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罗湘明;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杨俊辉;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阮文泰;中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理论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王科;和谐视野中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孙启军;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和谐模式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董树彬;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燕玫;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颖;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王洁;怡情悦性 净德修身[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范悦;以人为本视野下的独立学院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倩;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牛晴岚;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桂兰;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靳晓理;民生问题的和谐解[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赵杨坤;实践思维方式视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姚淑娟;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私法文化建设[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88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88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