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应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中的违约问题

发布时间:2018-05-17 21:37

  本文选题:工作搜寻 + 违约金 ; 参考:《系统工程》2012年08期


【摘要】:违约金在大学应届毕业生签约工作中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大学应届毕业生工作搜寻中的违约问题,研究了违约金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签约工作的影响。本文从工作搜寻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大学应届毕业生搜寻工作的理论模型,研究了违约金在大学应届毕业生工作搜寻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学生签约准则及企业设定违约金的准则。结果表明学生应首先判断所到达工作的收益是否大于不签约的期望收益,如果是则签约,否则进一步判断工作的违约金是否大于自己的最大可接受违约金;企业则可以根据工作的收益和学生的类型求得一个最优违约金使企业的期望收益达到最大。
[Abstract]:The penal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tract work of the fresh graduates of the university.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breach of contract in the search for new graduates' work,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penalty on the contract work of new graduat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job search,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ollege graduates' search, and studies the role of liquidated damages in the job search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proposed the student contract rule and the enterprise to set the penalty standa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first judge whether the income of the work reached is greater than the expected income of the non-contract, if so, whether the penalty for the work is greater than the maximum allowable penalty for the work; The enterprise can obtain an optimal penalty according to the income of the work and the type of students, so that the expected income of the enterprise can be maximized.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71106)
【分类号】:F249.2;G647.38;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克明,赖德胜;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修渝,陈杰;我国大学生失业现象的理论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贾文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成人教育;2006年04期

3 王琦;许艳丽;;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罗忆源;;失业民工眼中的“民工荒”——自愿性失业青年农民工的个案研究[J];调研世界;2007年07期

5 吴克明,张宏武;大学毕业生供求的经济学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5期

6 曹兆文;;对“教育收益”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7 蓝洁,唐德海;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8 吴克明;孙百才;;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经济学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5年04期

9 刘金雄;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8期

10 罗云;黎玉柱;杨利;;从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看大学生自愿性失业[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杜屏;;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及其个人影响因素[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吴克明;;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叶忠;;当前毕业生就业预期过高的原因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温海燕;;浅谈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大学毕业生自愿性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曹兆文;;对“教育收益”的再认识[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何亦名;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妮莉;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障的制度选择[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婷;对当前大学毕业生求职所遇问题的探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刘名远;人力资本投资与我国劳动力就业困境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4 张舒;我国劳动者过度劳动和劳动力闲置的成因与对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刘丽利;大学生自愿失业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孙彪;浅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及对就业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7 赵彩英;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高校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英良;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分割与知识失业[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昭君;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对我国高校毕业生自愿性失业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格日乐;内蒙古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经济学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红松;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04期

2 李景华;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及在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4年09期

3 张车伟,蔡f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4 邝宁华,胡奇英,杜荣;知识型企业的“引导-服务-激励型”管理模式[J];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5 吴小松;范金;胡汉辉;;我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基于SDA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6 张望军,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1年06期

7 范元伟,郑继国,吴常虹;初次就业搜寻时间的因素分析——来自上海部分高校的经验证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8 骆品亮;双重信息不对称下经济竞赛机制的效率问题[J];系统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用人单位可否单方免除竞业限制约定[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9期

2 刘若菡;;浅析《劳动合同法》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1年20期

3 黄可望;;正确引导高职学生签订就业协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4 陈敕赫;;专家坐诊[J];人力资源;2011年09期

5 周斌;;当职场流行“私奔体”[J];职业;2011年22期

6 牛雪峰;徐伟;;劳动市场中介对城市外来人口工资的影响研究——以上海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程成;;劳动者:当心陷入“跳槽”误区[J];就业与保障;2011年07期

8 王伟锋;;对经济补偿金制度探究[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2期

9 隋燕;;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思考[J];华章;2011年22期

10 赵金瑞;李大伟;;劳动合同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宁洁;;劳动力市场与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决策[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顾建华;汤延龄;周敏;;规范劳动合同,和谐劳动关系[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3 马维山;;浅议劳动合同中的商业秘密保护和竞业禁止[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燕;王元月;;如何有效利用我国失业保险基金以促进再就业[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冯亚;孙晓军;杨德文;许青;;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田永坡;;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保留工资决定[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田永坡;;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保留工资决定[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肖胜方;刘继承;;竞业限制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梁燕玲;王月婷;;离职后的竞业限制制度研究[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家成 王凯;宁波“高额违约金”获法院适当调整[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北京市奕明律师事务所 张真颖;“三方协议”中的违约金条款是否有效[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3 特约撰稿 周斌;劳动合同违约金焦点辨析(上)[N];人才市场报;2010年

4 见习记者 王蓟;“后择业”为“先就业”埋单?[N];法制生活报;2007年

5 邵澜;求职“心猿意马”代价大[N];工人日报;2003年

6 蓝迅;明年1月1日起炒老板鱿鱼不再付违约金[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汪恩民 刘铮;仅两种情况可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高万泉邋通讯员 胡瑜;高校生就业协议不是劳动合同[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云飞;究竟谁是违约方[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10 本报通讯员 李自庆;南京鼓楼区法院一审判决离职员工免付10万元违约金[N];工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亦名;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太月;劳动违约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哲理;农民工工作搜寻行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王之莉;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工作搜寻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高洁;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会堂;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郝建;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工作搜寻及就业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夏伟荣;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金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杨军;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华晶;劳动合同违约金法律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何冰清;论滞纳金[D];兰州大学;2008年

10 余洪峰;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02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02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7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