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微
本文选题:大学生 + 职业生涯教育 ; 参考:《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摘要】: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迫在眉睫。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在对职业生涯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因此在阐释职业生涯教育与规划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
[Abstract]:The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makes th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education imminen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areer education, career planning refers to a person who analyzes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of the professional career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determines the best career goal according to his own professional tendency.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career education and plann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gram of career plan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G647.3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建业;勤工助学对贫困大学生职业心理的影响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索红杰;蒋强;倪伟;;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生涯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3 张大均,余林;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训[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荆桂英;大学生生涯辅导及实施途径[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陈峰;;以师为本的教师自我发展的理念与机制——教师自我意识引领的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6 童三红;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何苗;张静;宇业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定位研究——来自南京市五所重点大学的调查报告[J];高教探索;2007年06期
8 张军;大学生厌学心理调查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滕明兰;;对大学新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王笑峰;李巾英;;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邓庆民;;搭建人生的阶梯——《生涯辅导》短期课程开发中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2 即墨市第一职业中专课题组;王联军;江守广;;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调查和研究》结题报告[A];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技术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调查和研究》山东课题组结题报告[C];2005年
3 孔蕊;孔繁清;;试论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和内容[A];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山东课题组研究成果[C];2005年
4 王锐;;大学生职业期望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士斌;职业维度的生涯历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山川;中国企业管理者职业选择的社会认知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新颜;军医大学(西部)基础课程教师组织承诺结构及其与人力资源管理、学校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尚清;新世纪职专生人格教育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艳红;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因素分析及其与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志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辉;中医药大学生职业期望与个人评价、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柯友凤;大学科系专业能力倾向结构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崔智涛;大学就业指导的理论选择与模式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韩福勇;石油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刘慧;中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纪军;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洁;高中毕业生升学决策中的价值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传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德明;;构建“全程分段、同步配套”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J];浙江学刊;2009年05期
2 谭瑾;;现代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4期
3 张涛;;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及启示[J];职业技术;2010年07期
4 颜莉冰;;开展全程式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从辅导员工作的视角[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5 武林;;思政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和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徐献红;;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经济师;2007年08期
7 秦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热的冷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11期
8 殷文杰;;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4期
9 尹玉斌;冷天琼;闫卓慧;;云南省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26期
10 吴蔓;;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J];文教资料;2008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熊慧素;李宏翰;;恋爱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宋昕璐;陈友庆;;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佳琪;;大学生离传统文化有多远?[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王平;陶新华;;团体咨询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武青慧;;同伴性教育——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探讨[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周光凡;;大学生戏剧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2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4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8 ;支教毕业生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9 耿建扩邋傅春秘;秦皇岛“大学生低保”何以闲置[N];光明日报;2007年
10 王勇;留住大学生“村官”好处多[N];海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莫力科;大学生信息能力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程葵;长沙地区大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鹏;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绍强;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7 李明哲;大学生公民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白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宗桂;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王琦;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06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06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