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四川民族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8-05-21 12:38

  本文选题:三螺旋理论 + 民族高校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S2期


【摘要】: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步伐,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人才成为影响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资源,同时,对大学生的需求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四川民族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应充分发挥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各自优势,努力探索"双符双适型"人才的培养和试点,办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民族高校。
[Abstract]:With the country further speeding up the pac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undertakings in minority areas, talents have become the key resource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area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higher demand for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talents in Sichuan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espective advantages of universities,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and make great efforts to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and pilot of "double runes and two fit" talents. To run modern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that are satisfactory to the people.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巴中市投资促进委员会;
【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西部地区科技人才开发投入机制研究及政策建议”(2010GX5D253)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民族院校青年教师发展评价研究”(2010XN01)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及特色研究”(BIA08004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潘东华;尹大为;;三螺旋接口组织与创新中的知识转移[J];科学学研究;2008年05期

2 哈经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开放30年[J];中国民族教育;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清;;大学发展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刘军仪;;建立创业型大学——来自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回应[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3 文东茅;沈文钦;;知识生产的模式Ⅱ与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案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4 牛美芹;;三螺旋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3期

5 李望平;;创建创业型大学风险探视[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7期

6 郑旭辉;苏锦云;;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机制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10期

7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三螺旋创新模式的理论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刘志铭;殷保达;;大学-产业-政府关系与创新模式的变革[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10 龙雪梅;龙泳伶;;基于三螺旋模型的创业型大学模式探讨[J];大众科技;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海波;周春彦;李星洲;高晓瑾;;国内区域创新三螺旋研究的国内热点与趋势探讨[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郁震;高伟;李书朋;刘景;陈颖辉;;青年(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研究[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3 孙启贵;徐飞;;STS视野下的社会创新探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卢锡超;罗爱军;;企业—大学研究中心的价值协同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蔡增正;;论科学技术创新中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关系[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徐文俊;刘志民;;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天荣;;传统产业集群中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动力研究[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代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周建华;企业孵化器网络构建与绩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史敏;区域产业竞争发报系统构建及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乔章凤;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吴英娟;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效益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曾冰;基于知识吸纳的老工业城区转型发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陈黎;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罗泽意;制度变迁视角下大学创业趋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胡雄斌;高端服务企业顾客知识接口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我国高校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袭希;大型军工产品研发中的知识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邱成富;南山区创建国际级创新区的人力资源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暄;建立我国民间创新的孵化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吴艳玲;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模式与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芬;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殷福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芦风军;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巍;技术进步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培富,李艳红;知识流与技术创新的群体社会互动[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4期

2 王越;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知识流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3年03期

3 涂俊;李纪珍;;从三重螺旋模型看美国的小企业创新政策——对美国SBIR计划和STTR计划的比较[J];科学学研究;2006年03期

4 李世超;苏竣;;大学变革的趋势——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J];科学学研究;2006年04期

5 苏敬勤;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及内外部化条件[J];科研管理;1999年05期

6 马爱萍,刘玉照;从制造业看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流分析方法[J];情报杂志;2005年01期

7 叶昕,邹珊刚;跨国企业的知识流及其管理[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12期

8 吴寿仁,李湛,王荣;世界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沿革、现状与趋势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12期

9 周春彦;;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模式——亨利·埃茨科维兹《三螺旋》评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成军;基于TH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陈红;知识创新导向的组织知识网络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初晓;权变式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管理方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雷;运用网络做好民族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01期

2 李湘毅;;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9期

3 赵祺祺;;民族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新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3期

4 黄献平;深化民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做好三个结合[J];中国高等教育;1996年12期

5 ;民族高校系统文科学报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滇召开[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张越;;试论我国民族高校的文科建设[J];台声.新视角;2006年01期

7 黄宗贵;鲁丹成;;民族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现状及评析[J];学习月刊;2010年05期

8 田北超;新时期民族高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初探[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9 米霞;对高等院校学生兼职状况的思考[J];前沿;2004年09期

10 敦屏;1995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建;李辉;;IE专业毕业设计及论文多元化模式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国鹏;;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刍议[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3 贺尊;;文凭信号: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张力[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赵舵;熊成林;冯晓云;;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与思考[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5 赵建业;;浅谈知识经济与知识创新人才教育的培养[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王咏梅;陈少蓉;;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益民;;区域高等教育规模与人力资源增量的实证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金学;李孝东;曹敏;;发挥核心作用 加强教学管理 培养合格人才[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9 张振华;刘志民;;创业型大学:缘起、内涵与特征[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张雪;;美国高校农科本科课程体系的特点及启示[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爱龙;民族高校·敬老院[N];甘肃日报;2011年

2 潘凤亮;把好人才质量关[N];光明日报;2003年

3 大连民族学院党委书记 鄂义太;办好民族高校 培育时代新人[N];中国民族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孙文剑;民族高校后勤社会化 路还有多长?[N];中国民族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武文;办好民族高校 培育合格人才[N];中国民族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夏静 通讯员 张真真;{湫藕醚А∽匀豢砗蚚N];光明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陈建强;人才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N];光明日报;2002年

8 通讯员 李爱英;发扬办学特色 提升人才质量[N];中国远洋报;2004年

9 平顶山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丁永强;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人才质量[N];平顶山日报;2010年

10 甘肃联合大学党委书记 李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培养高素质人才[N];甘肃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冰冰;论民族院校大学生权利保护[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许红花;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管理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3 邓毅然;和谐视域下非民族高校民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4 牛楠楠;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5 白延军;高校博士生教育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闾晓兵;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邓婷;主观认知、就业准备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梅;基于AHP方法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机械类人才质量评价及对策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9 张伟;我国创业型大学组织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汪敏;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19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19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d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