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行为理论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高校 + 科研团队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1期
【摘要】: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型团队行为模式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对于规范团队成员行为,提升团队创新能力,实现团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剖析国内外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行为模式理论的研究现状,比较评价了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以指导高校科研团队建设。
[Abstract]: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eam behavi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tandardizing team members' behavior, improving team innovation ability and realizing tea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behavioral model theory of innov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evaluat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order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G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魏爱琴;;文化因素对员工团队行为影响的调查与改善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2 刘慧敏;王刊良;田军;;虚拟科研团队中的信任、冲突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玉清;通过增强凝聚力来提升项目团队的绩效[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立生;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对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雪;新兴技术企业研发团队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2 任萍;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销售人员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张音;海外石油工程项目薪酬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戴萍;跨国项目团队中的文化差异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金山,芮明杰;论企业的心理边界[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3期
2 陈春花,叶飞;科研团队生命周期管理的理论框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2年03期
3 王凤辉,朱影,谷春栋;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8期
4 刘惠琴;彭方雁;;融合与创新: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运行模式剖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5 周坤惠;余静;;团队冲突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6 关培兰;张爱武;;研发人员心理契约的结构、内容和感知现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刘静艳,舒兆平;简论团队中的情感冲突及其管理[J];学术研究;2003年03期
8 张春美,郝凤霞;发挥科技创新人才集成优势的对策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年01期
9 周彬,周军,徐桂红;论科研团队的冲突管理与有效沟通[J];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03期
10 方敏;科技人员的职业声望[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妍;;高校创新型教师管理新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6期
2 林雅英;;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3 ;广东5.97亿揽人才 第二批引进20个创新科研团队,其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J];广东科技;2011年15期
4 李寒蕾;;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探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江尚;黎苑楚;;社会创新能力建设与科研团队的打造——以研究生培养为例[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欧阳洁慧;;公安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7 张志生;张健;曹献飞;;基于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8 杨存良;韩博;;学习型组织理论在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3期
9 佘霄;;人文社会科学在高校创新建设中的重要性及作用[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10 蒋晓燕;;大学生高效率科研团队建设发展模型探究[J];中国市场;2011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中洲;时云;郭莹;;论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魏海燕;郅艳;李晗;;基于军民融合视角的国防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估体系建设[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实现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4 江增辉;;高校创新性科学研究的疑惑:协同作战还是孤军奋战?[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钱晓光;;对高校创新教育任务主体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马玲娜;;高校创新式学生管理与创新人才的培养[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7 姜颖南;伍玉林;;中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现存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以“诺贝尔”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惠峗;刘阳;;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模型及策略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念才;;高校创新能力建设研究[A];《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彦伟;任伟;;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团队项目化运作机制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杞人;广东引进首批创新科研团队“裂变”效应凸显[N];科技日报;2011年
2 刘莉;环境系博士生论文获ES&T2009年度最佳论文奖[N];新清华;2010年
3 记者曹英;高校创新关键在个性[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4 吉首大学 申绪湘;高校科研团队 不宜“近亲繁殖”[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记者 陈瑞昌 通讯员 丁姗;苏州大学开创科研团队育人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杨岚;简析高校创新人才培养[N];青岛日报;2005年
7 记者 胡键 通讯员 岳宗;广东要在全球引进创新人才[N];南方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蔡昌辉;大力开展高校创新能力建设[N];安徽日报;2006年
9 杞人;佛高中心:小平台,大科技[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席路虎;构建和谐科研团队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N];太行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俊周;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及其对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韩国元;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李霞;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行为模式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燕京晶;中国研究生创造力考察与培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杨连生;大学学术团队管理模式与组织效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杨连生;大学学术团队管理模式与组织效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池颖;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10 蔡德章;基于成员合作的高校创新团队组织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玲玲;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艳玲;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模式与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梅;高校科研团队发展路径探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颖;高校科研团队建设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W歳,
本文编号:1921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21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