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健康人格及大学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8-05-31 05:46

  本文选题:人格 + 健康人格 ; 参考:《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摘要】:人格教育作为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不可回避的命题,处于极为复杂的时代背景当中。在现代和传统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中,在现代化推进下的主体自觉认同中,在现代和后现代观念的迭起更新为主体铺成的广阔价值空间中,后发国家出于国力增强、社会进步而优先将知识与能力置于大学教育中心位置,而人格教育又决非单一价值指向可以确认,而处于多重价值并列、重叠、交叉竞争中以至模糊。大学需要确定人格教育为大学教育的主旨,围绕育人功能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并为此而构建知识体系,建立多元立体的人格培养平台,这是当前中国大学回应"培养什么人"问题的根本之道。
[Abstract]:Personality education, as an unavoidable proposition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is in a very complicated background. In the conflict and blend of moder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subjective self-identity under the advancement of modernization, in the broad value space laid out by the successive renewal of modern and post-modern concepts as the main body, the late-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increased their national strength. Social progress gives priority to placing knowledge and ability at the center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personality education is not a single value direction that can be confirmed, but in multiple values juxtaposition, overlap, cross-competition and even ambiguity. The university needs to establish personality education as the gis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cultivate students' healthy personality around the connotation of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construct knowledge system and multi-dimensional personality training platform for this purpose. This is the fundamental way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respond to the question of who to cultivate.
【作者单位】: 三亚学院;
【分类号】:G64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雪云;后现代社会理论对社会学的启示及其局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薛伟贤,冯宗宪,陈爱娟;企业家激励约束的障碍、因素与机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张庆辉;试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4 田文林;抗拒与变迁:中东经济现代化的多维透视[J];阿拉伯世界;2001年03期

5 伍柳氏;;民主化模式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路径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常素巧,张丽萍;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反向思考[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7 王炳德;论创造动机的激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8 张积玉;编辑出版现代化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赵光武;后现代哲学的反基础主义与复杂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吕尚彬;;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张秋瑰;;博客力量与中国现状——从中美博客热点差异看中国博客的现实发展[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陈红兵;陈玉海;;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正喜;;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源流与评估[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吴忠民;;略论2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何传启;;世界现代化研究的三次浪潮[A];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第一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文集[C];2003年

10 沈湘平;;略论风险与和谐[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屈永华;国民意识的觉醒与传统法律的近代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张学森;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谢爱华;“突现论”中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兴玛;权力的集中与制约[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何静;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国艳;中国近代女学发展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费秋香;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地方官制改革(1901—1911)[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唐建军;电视剧的心理疗慰功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唐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的意识形态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洪更强;论替代性的纠纷解决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丁国旗;走出形式主义的牢笼——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艺思想探讨[D];郑州大学;2001年

10 何丰伦;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全球化时代[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希庭;再谈人格研究的中国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书敏;;闲暇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6期

2 邬小平;;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格缺陷与健全人格培养[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廖新丽;;外国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以《印第安营地》的教学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0期

4 吴勇;;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7期

5 王君毅;;论当代大学生的成功教育[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赵荣生;卢桂珍;;网络时代健康人格教育的传播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5期

7 高柏杨;;高校人格教育的现实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8 钱璇;马素伟;;高校青年自组织管理探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年03期

9 王宁霞;;生命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8期

10 黄金波;许德华;胡波;;高校体验德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祁立刚;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N];光明日报;2005年

2 徐少亚(南京化工大学);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N];光明日报;2000年

3 苏文;陪读:一份沉重的爱[N];中国妇女报;2005年

4 城南实验中学 陈素瑶;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策略[N];潮州日报;2008年

5 宜春学院副教授 杨健;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N];宜春日报;2008年

6 魏o~ 高铁春 金宏章;塑造健康人格:高校育才的重要内容[N];黑龙江日报;2007年

7 王小云;是追求张扬与独立 还是追求享乐与安逸[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徐敏邋彭德倩;莫让大学寝室矛盾“升级”[N];解放日报;2007年

9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勇;大学校园:从封闭走向开放[N];湘声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耿建扩邋通讯员 任文海 梁瑞英;培养负责任的大学生[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莺;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其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吕湘阳;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D];新疆大学;2010年

3 赵海芳;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冷娟;加强对当代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5 张玉芬;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新筝;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奎东;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桂韩;当前高校学生人格教育与健康人格培养探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韩中敏;大学生人格缺陷反思及健康人格教育[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陈绍珍;当前我国高校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58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58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8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