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中美两国理工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异同及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8-06-02 19:09

  本文选题:中美 + 理工科大学 ; 参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07期


【摘要】:在科技经济日益密切的国际交流背景下,对中美两国理工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剖析,探究其异同,并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政治文化等多元视角对其异同及原因作分析,可以为提高我国理工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启示。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creasingly clos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y,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aspects of training objectives, educational content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probes into it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explores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nalysis of its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 and reasons from polit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can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顾秉林;;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 再创清华新百年育人辉煌[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宝存;牛津大学办学理念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王宋松;;大学周边产业集聚——解析“同济现象”[J];消费导刊;2009年04期

3 姜文;;国外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本经验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9期

4 李先江;;地方高校管理类本科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湖北省属高校的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5 孙士宏;陈武元;;论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化工高等教育;2006年01期

6 李冲;;刍议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缺位及其补正[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7期

7 殷朝晖;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及其启示[J];江苏高教;2006年02期

8 管弦;樊明成;;经济形态变迁与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演进[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6期

9 余雪莲;;大学职能观视角下的西方大学理念的演进[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10 毕军贤;;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殷朝晖;沈红;;论美国研究型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及其启示[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王成;赵夏娣;;浅析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与营销策略[A];第18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峰;中国大学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福杰;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戴联荣;大学生态: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陶能祥;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郑婕;“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6 张国强;论高等教育功能的失调与调适[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彦斌;权力的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希胜;大学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李冲;大学教师知识效能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名梁;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原;大学文化建设研究新视角[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名梁;普通高等学校办学特色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段江飞;我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考察与分析[D];清华大学;2005年

4 杨光;大学横向科研及管理模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危力军;高等学校经营相关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孙士宏;中国研究型大学经费筹措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刘威;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大学教育环境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欧阳大文;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严冬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高校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韩艳;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大学与企业的互动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宝军;;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障碍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18期

2 王立仁;;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效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3 徐葆耕;理工科大学生的文科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年05期

4 李文静;;未就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李忠;由治斐;;浅析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现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6 黄莺;王敏;;理工科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7 诸云;吴谦;;理工科大学生软实力培养教育探究[J];理论观察;2011年03期

8 赵健;;论理工科大学生航空科技风险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9 李幼平;;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三大平台建设探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陶惠敏;张紫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鲍思顿;;中美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和老龄化动态变化分析[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2 张海燕;方民;;关于理工科大学生需要的调查分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傅杰青;;《中美两国吸毒观和戒毒观的比较与分析》之参考资料——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共识大会文件[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戒毒学术研讨会教材、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孔冬青;周玉国;杨兵;陆峻波;;中美高等教育法比较[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刘红蕾;;理工科大学生词典使用和需求调查及编纂探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李众川;;理工科院校应重视音乐素质教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志云;;中美知识产权WTO第一诉:背景、事件及对策[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解兰春;孙建平;;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周振林;;中美地方治理市场化技术比较及其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周世俭;王丽军;;互惠互利的中美经贸合作关系[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奕;刘延东会见美国华盛顿奇才队代表团[N];人民日报;2009年

2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清洁能源合作是美中双赢的合作[N];人民日报;2011年

3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周前进 实习生 吴晓琴;中美两国携手开展清洁能源研究[N];湖北日报;2011年

4 记者 赵红 通讯员 岳媛;中美两国应共同承担世界责任[N];海南日报;2011年

5 张运洲 单葆国 黄清 谭显东;中美两国经济、能源、电力比较及启示[N];中国电力报;2011年

6 记者 宋轩;中美两国举行第十次国防部防务磋商[N];解放军报;2009年

7 朱华涛;中美两国生活差距有多大?[N];世界报;2010年

8 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清洁煤技术和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研究中心主任 胡里奥·弗莱德曼 美国外交关系理事会成员 奥威尔·思科勒 编译 刘洋;只要有决心 就能有合作[N];中国能源报;2011年

9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前主任 劳伦斯·萨默斯 整理:刁琳琳;中国崛起及中美两国的金融监管[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10 钟声;为世界带来信心是中美两国共同责任[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霞;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沈志忠;近代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3 马丹;中美对外贸易体制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马伟宁;中美军事合作: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永德;基于中美比较视角的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6 曾军;中美经济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李云龙;1954-1955年中美台海危机管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和晋予;中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董义春;中美两国兽药管理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10 王成至;1969—1972年中美缓和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德刚;中美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2 霍连娟;中美高校篮球文化比较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3 冯永琦;中美经济波动的国际贸易传导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马冬菊;中美城镇老年人养老对比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5 施海娥;中美中小学统计概率内容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盛巧雅;中美两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姜],

本文编号:1969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69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c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