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论高校德育主体间的伦理精神

发布时间:2018-06-08 00:05

  本文选题:高校德育主体 + 主体间性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3期


【摘要】:文章论述了高校德育主体间伦理精神的缺失以及主体间伦理精神的确立问题,其意在于:在高校德育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校德育主体间即师生间真正的平等交往的伦理关系,使高校德育主体走出交往的困境。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ack of ethical spirit among subjects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thical spirit among subject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struct the et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s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is, the real equ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make the subject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ut of the dilemma of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1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高校德育师生交往关系的构建研究”(编号:ZC11074)重点自助项目之成果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建军;;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冯建军;论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叶光华;董亚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与构建[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5 常蕤,马志凌,佘少华;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郑晓齐,张豫;柔性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实现途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李文辉;;构建和谐环境: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8 毕超;地理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的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10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尚淼;;工业设计课程模块化模式教学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2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5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柯闻秀;高校课程国际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林松访;中小学创新型教师及其成长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民强;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柳志红;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铁芳;试论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2 叶国文,陈洁;道德的共同体:教育的政治哲学观[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1期

3 扈中平,刘朝晖;对道德的核心和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岳伟,王坤庆;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冯建;走向生命关怀的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曾新;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杨小微;教学中的价值引导与价值商谈[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0期

8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9 戚万学;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主题的嬗变[J];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10 樊浩;道德教育的价值始点及其资源性难题[J];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春林;;主体间性语境中的农业高校创业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9年11期

2 罗婧;;基于“主体间性”发挥的高校有效课堂教学[J];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3 刘志山;李燕燕;;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4 任琳;;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转向[J];重庆与世界;2011年09期

5 刘凌艳;;从“主体间性”看大学生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关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7期

6 孔令十;;论主体间性视阈的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7 杨红英;;走向主体间性:和谐社会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学术论坛;2008年03期

8 方东菊;;基于主体间性的C语言教学实践[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王红莉;;从“主体间性”看有效课堂教学[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10期

10 马万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郑保章 周文杰;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N];人民日报;2003年

2 刘江荣;新时代的青年人需重温西南联大精神[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耀灿;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 才能指导他们成才[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英林;高校德育主体的矛盾困境及其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安世遨;大学生对话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建平;主体间性德育理论与实践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萍霞;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德育[D];苏州大学;2004年

3 王长倩;交往行动理论视野下的师专学生管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园园;主体间性视域下的高校师生沟通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晓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6 姜军;主体间性视域中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赵丹;试论主体间性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春华;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主体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马新星;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张宇;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93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93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9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