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变革:异地高考政策执行力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6-09 02:31

  本文选题:招生考试制度 + 异地高考 ; 参考:《高教探索》2014年06期


【摘要】:大量农民工进入城镇引发了严重的身份危机,进而造成随迁子女教育权及考试权等基本权利受损。为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应对政策。尽管该政策的效果与民众期待尚有较大差距,但是它为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考试制度变革提供了重要动力。从政策执行力的理论视角来看,异地高考政策效果受限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主体间的价值冲突、政策环境条件、政策决策质量、政策操作技术等。为更好地实现异地高考和推进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变革,调整现有高校招生录取的利益格局是破解政策困境的前提,合理设置异地高考准入门槛乃关键,而积极构筑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则为其提供有效的保障。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entering cities and towns caused a serious identity crisis, which resulted in the damage of their children's basic rights, such as the right to education and the right to examination. To this e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 issued a response policy. Although the effect of this policy is still far from the expectation of the public, 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impetus for the reform of enrollment system and examin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execution,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effect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different places mainly include the value conflict among policy subjects, the conditions of policy environment, the quality of policy decision, the technology of policy oper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better realize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enrollment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the premise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osition of the policy to adjust the interest pattern of enroll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key is to set the entrance threshold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different places reasonably. The positiv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supporting measures for its effective protection.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董凌波;冯增俊;;异地高考的难题与破解——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J];高教探索;2014年01期

2 许衍琛;;异地高考利益博弈复杂性研究——以政府为中心的考察[J];高教探索;2014年01期

3 葛新斌;;农村教育研究:意义、立场与方法之思[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刘海峰;李木洲;;教育部直属高校应分布至所有省区[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5 李根;葛新斌;;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制定过程透析——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视角出发[J];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6 华桦;;“异地高考”区域差异性背后的政策逻辑与策略建议[J];当代青年研究;2013年04期

7 鲁敏;;变迁与失衡:转型期地方政府的权责配置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8 李涛;邬志辉;;中国“异地高考”公共政策议题争论的背后:一种政治社会学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曼丽;;浅谈我国农村教育[J];才智;2013年35期

2 鲁敏;;后工业社会治理中“伦理化权责”的探讨[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康乐;朱盛铭;;试论异地高考的改革困境与实施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07期

4 周兆海;;农村教育研究:现状、逻辑起点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06期

5 樊钉;;以权责清晰的问责制把权力关进笼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6 刘海峰;;历史需要诉说:西北联大的命运与意义[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9期

7 陈露茜;;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相关政策述评[J];江苏高教;2014年02期

8 彭清萍;钟世红;郝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研究[J];南方农村;2014年02期

9 李根;葛新斌;;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制定过程透析——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视角出发[J];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10 李木洲;刘海峰;;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设立与分布[J];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青;县域内义务教育管理公共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涛;底层社会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西南大学;2011年

2 任屹立;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3 周兆海;隐性的分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施锦;政治利益关系视角下明中后期宦官专权原因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5 刘晓;多主体话语表达对异地高考政策生成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6 赵小翠;我国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制度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杨瑞;“异地高考”政策的文本梳理和合法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光磊,张志红;“职责同构”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3 姜传松;;高考供求均衡问题探析——“高考移民”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8年02期

4 宋争辉;;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非均衡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5 范先佐;;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教育公平与制度保障[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李名梁;;大学办学特色形成机制研究:一个和谐管理模型[J];江淮论坛;2011年01期

7 王文龙;;社会资本、发展机会不均等与阶层固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彭虹斌;;流动人口子女高考升学政策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9 肖卫兵;;近代国立大学发展分析[J];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10 陈柏峰;;中国农村的市场化发展与中间阶层——赣南车头镇调查[J];开放时代;201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孙立平;[N];经济观察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马晖;[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权;制度安排中的公平与正义: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出台[J];乡镇论坛;1999年06期

2 胡甲刚;澳大利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管窥[J];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08期

3 胡建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政策制定的思考[J];湖北招生考试;2004年24期

4 刘爱玉,孔垂谦;也谈我国高师课程改革——由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引发的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董践真;舞好招生考试的“指挥棒”——沈阳市改革招生考试制度的调查[J];理论与实践;2000年01期

6 侯文华;;加强考试工作研究 进一步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瞿振元;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促进中学素质教育健康发展[J];人民教育;2001年10期

8 宋红霞;中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比较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9 黄德峰,尹宗利;“行政选拔”转向“专业选拔”——谈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19期

10 黄德峰,刘猛,王本余;美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宋爱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以美、英、德、韩为例[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2 胡启迪;;上海各类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3 林蕙青;;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现代转型与构建[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4 ;前言[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5 严虎;;浅析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招生考试改革[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靳晓燕;招生考试制度应体现双向选择原则[N];光明日报;2009年

2 记者 刘平;围绕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言献策[N];天津日报;2014年

3 记者张策;本市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N];天津教育报;2008年

4 喻才英;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张策;积极稳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天津教育报;2008年

6 全国政协常委、武汉市副市长 辜胜阻;建立“素质教育特区”[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记者 陈韶旭 苏军;考试不再是唯一评价方式[N];文汇报;2001年

8 福建师范大学 黄光扬;从单一到多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山东省邹平县教育局局长 赵延奎;在县域内实现教育公平[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肖慧 杨春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N];贵州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树宏;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书成;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公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海兰;中美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索昭昭;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D];苏州大学;2008年

4 张雷;应试教育背景下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昌利;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发展及趋势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黄德峰;从“行政选拔”走向“专业选拔”[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钟春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公平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丽;上海普通高校申请入学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赖星华;中国高校面试招生可行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98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98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a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