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架构与依据
本文选题:应用型 + 人才培养体系 ; 参考:《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09期
【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核心。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与基本特征,构建起"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Abstract]:Building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training system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is the core of train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hould build an applied undergraduate training system of "general education +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specifications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
【基金】:常熟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招标课题“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GJ201101)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荣德;;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2 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9期
3 顾永安;;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制定的依据与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6期
4 顾永安;陆正林;;推进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与建议——基于部分省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本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增宏;;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黄永珍;;“水泥设备巡检与维护”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王洪义;纪鹏;杨凤军;;借鉴高职教育经验,创新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9期
4 陈绪敖;;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徐达奇;;工程应用型人才“融入式”培养模式探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陈锐;赵双元;;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罗金炎;;应用教学型本科数学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8 李焰;;论培养IT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7期
9 金红艳;高海音;;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数学教育的实现[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张祝新;张雅琴;孙伟;于雷;;应用型本科《液压与气压传动》精品课建设[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长文;王国超;徐睿;;探索材料力学应用型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郁明;;地方高校与企业间人才有效对接的实现机制研究——以财会类专业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yN;我国全科医师培训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保鹏;江西理工大学“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熊婧;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孙Zs;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长规律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冉晓宇;新建高等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狄明明;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需求对地方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维维;当代大学生职业体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叶优丹;新办本科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朱永江;新建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绍斌;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鹏程;斯坦福大学给我们的启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刘宇文;周凯兴;;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3 解晓东;试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观、质量标准与质量保证[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6期
4 戚业国;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质量观[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5 丁雪辰;;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7期
6 周泉兴;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特征、价值取向及结构体系[J];江苏高教;2004年03期
7 吴结;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多维性思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02期
8 余小波;;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内涵与外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06期
9 潘懋元;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战略[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1期
10 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年华;;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具有“十化”特点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马树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及其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2期
3 王荣德;;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J];人才开发;2010年04期
4 施于庆;管爱枝;祝邦文;王瑞金;喻彩丽;凌玮;;面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赵坚 ,蔡跃进;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构建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培训;2005年04期
6 顾悦;;我院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及成效[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刘国生;阮彩霞;;行业转制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王凤君;苏醒;;试论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2期
9 梁永华;;CUBA人才培养的对策探讨[J];网络财富;2009年12期
10 杨柳清;刘晨;;基层医学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分析与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为涛;;试论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赵国忠;张岩;张存林;;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光学工程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魏应彬;;构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体系之浅见[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伯云;易丹青;汪明朴;苏玉长;肖来荣;林高用;宋练鹏;柏振海;余志明;卢雅红;曹显良;;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周支援;刘士奎;刘飞;苏壮;;构建军事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图示[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家铎;;新时期的地球科学与地学创新人才培养[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赵丽;;构建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人才培养体系[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薛东江;;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毕浩宇;陈俊梅;周晋阳;;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泽林;;以科普期刊为平台 建设科普创作人才培养体系[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志伟;烟草行业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N];现代物流报;2008年
2 环境系教学副系主任 胡洪营;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N];新清华;2004年
3 记者 刘建峰邋朱梅 通讯员 高磊;国航大学破土动工[N];中国民航报;2008年
4 中注协 供稿;梯次模式拓展注会人才培养新思路[N];财会信报;2008年
5 宝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乔春芳;全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N];宝鸡日报;2007年
6 许云昭;拓展人才培养通道[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7 孙秋峰;弄虚作假是篮球人才培养中的毒瘤[N];中国体育报;2006年
8 记者 刘茜 实习生 王靖 通讯员 符信、粤仁宣;完善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N];南方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朱 军;上海全力推进领军人才培养体系[N];中国人事报;2006年
10 胡考绪邋刘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N];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辉;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刘志云;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庞挺;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5 张浩;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路径选择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6 郭明顺;农科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曹卫华;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8 高岩;高技能人才成长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9 邹月辉;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生运动员人才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少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屈锋敏;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胡志超;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俊;我国西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璐芳;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冰;电力企业核心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8 柴小娜;印度理工学院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杨丽;省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丁红枫;吉林省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72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72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