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寄托的高校德育新功能
本文选题:高校 + 生态道德 ; 参考:《高教探索》2012年06期
【摘要】: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学校生态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自觉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道德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高校应从面向未来的高度来探索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之路,创造一种生态意义上的精神文明。
[Abstract]: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surviv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School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is a new type of moral education activity which trains students to consciously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natu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xplore the practical way of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uture and create a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the ecological sense.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南学;;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华章;2011年18期
2 泰香;;对WTO背景下高校德育的思考[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5期
3 李琳玲;李鸣;;高校德育模式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2011年05期
4 化瑞芳;史培培;吴子钊;;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5 陈琼;谢亚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6 栾建国;陈淑娟;郭坤;;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德育教师的教学自主性[J];世纪桥;2011年13期
7 夏海珊;;民族精神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中外企业家;2011年10期
8 常晖芳;;借鉴孔子人本德育思想完善当代高校德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谢昌飞;杨名;;高校德育测评问题的哲学思考——基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学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解如华;;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高校德育改革[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永廷;方涛;张雅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高校德育的主导性审视[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严建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校德育创新[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裴学进;;心理咨询特质对加强与改进高校德育的启发[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涛雄;;素质教育下高校德育跨世纪发展的战略思考[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亲霞;;西部大开发中高校德育价值理念的选择[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高鹏怀;;社会发展新阶段高校德育主渠道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军法;;以人为本:高校德育的新理念[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8 梅荣政;;加强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的几点意见[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郑永廷;;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发展研究[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刘春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困惑与高校德育体系建设[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民族大学 吴月刚 丁永为;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N];北京日报;2002年
2 记者 赵秋丽;山东高校德育在“新”上下功夫[N];光明日报;2005年
3 陈达云;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N];光明日报;2002年
4 王保良 龚晓会;用新理念打造高校德育亮点[N];光明日报;2003年
5 记者 戚海燕;首都高校德育将有创新发展[N];北京日报;2002年
6 华北煤炭医学院 朱方成 张硕;把以人为本贯穿到高校德育中[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韩延明;贯彻《纲要》精神 强化高校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森堡 王德;高校德育:把主旋律唱到网络上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安阳大学社科系 张改娥;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德育[N];中国信息报;2002年
10 郑永廷;论高校德育的功能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炜;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郑晓艳;农村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吴丹;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中建;高校德育系统工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尽晖;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川;网络的发展与高校德育的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颜峰;关于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创新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孟宪胜;论“以德治国”思想及其在高校德育中的落实[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新生;论新时期高校德育教师角色的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江净帆;网络给高校德育带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易遵尧;心理咨询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昝玉林;论现代高校德育的主体性原则[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洪革;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彭兴富;论高校德育环境及其优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万劲;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及高校德育的导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81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8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