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历史学教学应突出人的因素——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30 18:51

  本文选题:史学教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参考:《大学教育科学》2012年04期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要达到教学目标,并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必须突出人的因素,因为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主体,或者是人或者与人密切相关。教师要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大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具体人物事件的探讨使大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三个选择"密不可分,帮助大学生形成唯物史观。历史学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必须突出人的因素,在教学中应主要采用研讨式教学,课后要加强师生交流,考核应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思维水平。
[Abstract]: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and arouse the patriotic enthusiasm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we must highlight the human factors because of the teaching object,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teaching goal and the teaching subject. Either a person or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a person.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in teaching, conduct educ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guide students to study the historical process in which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promote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since modern time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events of the concrete figur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at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hree choices", and help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the materialistic view of history.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it is necessary to highlight the human factor in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we should mainly adopt a deliberative teaching method,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fter clas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usual grades and thinking level in the examination.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欧阳军喜;;论延安时期学习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孟庆龙;;弘扬历史研究中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J];世界历史;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璐佳;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温岳鹏;百色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伯海;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01期

2 方立天;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J];哲学研究;199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巍巍;;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吸引力的途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杨跃民;;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探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3 高朋敏;;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理论界;2008年03期

4 王文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种琳;;以人为本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6 梁琳;胡小玲;张学军;;以人为本开展大学生的环境法律教育[J];河套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丁金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J];经营管理者;2010年24期

8 邢瑞煜;;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王黎萍;;浅谈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科纵横;2006年10期

10 刘曦红;;“以人为本”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小凤;李巧云;;拓宽德育渠道,以人为本积极做好校园治安管理工作[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白吴;;“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来永宝;;古田会议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当代价值——为纪念古田会议召开80周年而作[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4 王海倩;;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军法;;以人为本:高校德育的新理念[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6 谢巧生;;大学生群体中理想信念“沙化”现象探析[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7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安财经学院党委书记 杨学义;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N];陕西日报;2008年

2 田红 陈秀梅;诚信还贷 成功起点[N];光明日报;2006年

3 杨洪瑾 (作者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提升高校德育工作水平[N];廊坊日报;2006年

4 张亚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创新[N];河南日报;2005年

5 张立;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青岛日报;2007年

6 本报高级编辑 石川人;30年前,有那样一群大学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楚雄师院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李正武;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高校科学发展[N];楚雄日报(汉);2008年

8 曾彩霞;以人为本 人才战略的落脚点[N];贵州政协报;2004年

9 管克江;首都大学生迎奥运艺术团在美演出[N];人民日报;2008年

10 康涛;以人为本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白萍;回归本体:新中国高校德育思想演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吴琼;“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丽雷;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骥;以人为本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3 高虹;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刘志刚;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5 杨志航;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郑州大学;2005年

6 牛炜焱;“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颜隆忠;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许军华;论高校德育过程中的以人为本[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晓燕;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2086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86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a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