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中美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比较研究——基于厦门大学与哈佛大学的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04 12:33

  本文选题:厦门大学 + 哈佛大学 ; 参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09期


【摘要】:厦门大学与哈佛大学的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步骤或环节设置基本一致,但具体到各个环节,两所学校各有侧重和特色。虽然基于国情、体制等原因,我们不能全盘套用美国教育博士培养的模式,但其广泛的招生范围、灵活的培养目标、跨学科辅修计划等经验对我们具有启发意义。同时美国教育博士培养中与教育学博士的趋同以及教育博士低俗化的诟病也是我国在具体的教育博士培养中需要警惕和避免的。
[Abstract]:At the Xiamen University and the Harvard University, the training procedures or links of the doctoral graduate student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but the two schools have their own emphasis and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vergence of the doctor of education in the training of the doctor of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denouncing of the vulgarization of the doctor of education are also necessary for our country to be vigilant and avoid in the training of specific education fo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厦门大学EMBA[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1期

2 大力;;厦门大学的勇气[J];黄金时代;2007年07期

3 李白薇;;不可复制的哈佛[J];中国科技奖励;2011年07期

4 程灵素;;他开启了哈佛时代——记哈佛校长埃利奥特[J];青春期健康;2011年07期

5 陈旭;;哈佛大学的标准招生[J];教育;2011年17期

6 哈里·路易斯;田玮东;;放慢你的脚步——致哈佛大学新生的一封公开信[J];新青年(珍情);2011年01期

7 ;哈佛深呼吸[J];人生十六七;2003年07期

8 刘兟斐;;全球化视角下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边晓璇;;以历史叩问现在与未来——厦门大学90周年《凌云报》校庆特刊献词[J];中国研究生;2011年05期

10 田孟秋;;百年哈佛与华夏学人[J];留学生;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国;;厦门大学与台湾光复[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程麟荪;;哈佛的中国学研究[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4 许纪霖;;人文教育究竟何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蔡剑兴;余盛爱;;“研—本”导生制: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新探索[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方法[A];山东解剖学会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李冰梅;;中美大学生学习观念对比与启示[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刘明利;舒忠飞;;美国研究型大学录取本科生标准的分析:经验与启示[A];探索与创新——《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9年

10 李勇;;若干世界一流大学成本结构的实证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高建进;厦门大学获六亿元支持[N];光明日报;2001年

2 特派记者 张蕊;孙立坤考察厦门大学[N];焦作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林环 实习生 董雅玲;“不可思议的一代”[N];解放日报;2010年

4 本报通讯员 王炳华 李静 本报记者 马越华;厦门大学 人才摩肩成果接踵[N];光明日报;2010年

5 黄冈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雪荣;哈佛学习点滴[N];黄冈日报;2010年

6 特派记者 丰舒潍;路国贤拜会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N];焦作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林世雄 通讯员 李静;厦门大学:海纳百川聚贤才[N];福建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王炳华 李静 本报记者 马跃华;厦门大学:以学促创 焕发活力[N];光明日报;2010年

9 健康时报记者 杜文明;听哈佛老师讲幸福课[N];健康时报;2011年

10 通讯员 王炳华 李静 记者 马跃华;厦门大学有个“感恩南强”基金[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立峰;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刘宝岐;耶鲁大学人文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福杰;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铁林;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与一流大学的崛起[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胡钦晓;大学社会资本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程斯辉;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功江;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月桃;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哈佛大学科研改革历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杰静;哈佛大学教育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贾杰静;哈佛大学教育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何晶辉;美国哈佛大学提前录取招生政策改革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姚剑;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李新翔;哈佛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训练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茂凤;清教对北美殖民地时期哈佛学院和耶鲁学院的影响(1636-1775)[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余瑞玲;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李谧;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佳萍;哈佛大学博克校长的办学理念与治校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96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96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0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