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梁启超与林砺儒师范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7 15:59

  本文选题:梁启超 + 林砺儒 ; 参考:《教育评论》2012年05期


【摘要】:梁启超与林砺儒都重视师范教育的作用和独立设置,强调中西结合以改革学制;都注重师范生的人格发展,主张开放、有序地安排教育内容,加强导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过程与方法来衡量学习效果。同中有异,梁启超侧重理论研究,正式首倡师范教育,以借鉴日本模式为主,提倡"趣味教育",重激励善用"日记";林砺儒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努力扭转极端倾向,坚持师范教育的"独立性"与"师范性",推举"教育爱",以量化标准"严予甄核"。
[Abstract]:Both Liang Qichao and Lin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ole and independent setting of teacher education, emphasize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 to reform the academic system, emphasize th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advocate an open and orderly arrangement of educational contents, 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guiding learn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Combine process and method to measure learning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iang Qichao focuses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formally advocates teacher education, mainly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Japanese model, advocates "interesting education", and reinforces the use of "diary". Lin Li-ru closely combines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tries to reverse the extreme tendency. Adhere to the "independence" and "normal nature" of normal education, recommend "educational love", and give strict ver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quantitative standard.
【作者单位】: 惠州学院中文系;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项目“近现代广东师范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GD10CJY05
【分类号】:G650-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金瑶;林砺儒论师范教育[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胜尼,彭少麟,杨咸福,陈维;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南淝河水质的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周伟良;简论武术技术特征的历史演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杨志峰,李春晖;黄河流域上游降水时空结构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4 廖志杰,刘岳;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5 王安平;试论朱德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杰出贡献[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王海珊;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简析支架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翟秋敏,邱维理,李容全,赵烨,郑良美;内蒙古安固里淖—泊江海子全新世中晚期湖泊沉积及其气候意义[J];古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8 李春晖,杨志峰;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9 崔维真,丁克强,霍莉,王庆飞,童汝亭;电解质溶液浓度对铜/硫醇自组装膜缓蚀行为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周莲;用于镧系元素理化性质相关性研究的新的键参数拓扑指数[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万长江;李刚;;对有关证明某电解质为弱电解质的实验设计的深入反思[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家冰;轧钢企业生产过程建模与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张厚斌;教堂建筑声环境理论综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谢忠雷;茶园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因素与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铝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1998年

5 杨学军;黑洞热力学的相关研究及时空的Killing约化[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苗蕾;地图可视化中动态与交互特性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郭卉;权利诉求与大学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万琼华;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D];湖南大学;2007年

9 李海花;RE(Ⅲ)异价取代立方-AM_2O_8结构类型固溶体Zr_(1-x)RE_xW_(2-y)Mo_yO_(8-x/2)的合成,,陶瓷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齐济;钒氧化物及其复合玻璃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灵芝;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区水文地球化学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2 王向红;枣果主要活性成分分析方法及其综合加工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3 周劲松;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与政治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段家铁;含氧原子氢键受体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曾涛;压力铸造法制备陶瓷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D];东南大学;2004年

6 王双丽;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激励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郭红英;中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状况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康满堂;林砺儒教育思想探析(1918-1949)[D];暨南大学;2007年

9 房井新;共沉淀法制备磁性液体[D];大连交通大学;2007年

10 任丽萍;中美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焱;;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J];报刊荟萃;2011年07期

2 周庆安;谢志浩;;书声灯影里的大师气韵[J];国学;2011年07期

3 陈远;赵翩翩;;清华与中国的现代化[J];国学;2011年07期

4 丰捷;;清华:百年名校的传奇与记忆[J];源流;2011年11期

5 胡平凡;张意忠;;尊学与崇术:中西方治学取向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6 董云川;沈云都;;师生间学术批评与现代高等教育伦理的启蒙[J];大学(学术版);2011年06期

7 叶赋桂;;百年清芬:生生不息的清华理念——为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而作[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8 肖锋;;清华失去的,正是这个社会稀缺的[J];晚报文萃;2011年15期

9 张敏;;“学术生态”概念之诠释[J];考试周刊;2011年44期

10 施晓虹;;校训的教育功能刍议[J];华章;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宋守鹏;;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徐奉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案例教学的一则示例分析[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黎学平;;浅谈清末大学的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孙石月;于近仁;;试析20世纪初出现留日高潮的社会基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式大学要适应国情[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王庆环;学者表示:国人不可丢掉文化的根[N];光明日报;2005年

3 ;国学院名师荟萃 治学和做人并重[N];新清华;2009年

4 ;中国高校的人文传统[N];解放日报;2008年

5 潘海东;写作的两翼是继承和创新[N];文艺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潇潇 张飞岸;宽正·沉潜·广大·高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张国刚;中国学术转型时期的制度建设[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方增泉邋魏书亮;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引领教师教育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沈卫威;“学分南北”与“东南学风”[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侯杰 高冬琴;清华园里的春华秋实[N];天津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亚玲;论我国学术转型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梦;颜元书院教学改革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陶娟;胡适学术独立观探析[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05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05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7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