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生产方式变迁下的产业—教学—科研—学习连结体的组织特征
[Abstract]:Under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production mode,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is closed to the outside and open to the inside.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community of the university is shown as the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learning link. With the chang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mo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socie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rmingled. The link between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learning develops into an industry-teaching-research-learning link. The addition of industrial elements broadens the boundary of the original knowledge production community and presents different form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宁波大学区域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973060)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项目(200906)
【分类号】:G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盛冰;知识的新生产及其对大学的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2 李虹;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及其动力机制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2期
3 丁炜;;知识复杂性之考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成j;基于知识链的企业战略联盟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红郡;英国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2 李静,许博;对当代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 陈柳钦;;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卞彬;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路径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5 陈柳钦;以产业集群引导区域创新体系向纵深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6 卞彬;倪春华;;论产业集群的培育与政府作用[J];重庆行政;2006年04期
7 刘国瑜;;关于大学科研组织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8 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9 刘志红;;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J];经济师;2006年07期
10 刘黎明;;蔡元培与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应博;何建坤;吕春燕;;大学科技园在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柳钦;;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正图;;上海构建创新型世界级城市战略路线图研究[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陈柳钦;;以产业集群引导区域创新体系向纵深发展[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道红;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雁;创业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早期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魏晓锋;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王晔;城市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与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张波;基于医院核心能力的知识共享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李平;基于区域产业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组织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2 钟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质量控制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陈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及其衍生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代志鹏;行走在尴尬地带的群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辉;绵阳科技城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陆小新;军队研究生院管理体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8 上官剑;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晓娟;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王燕妮;教师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忠兰;知识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动向[J];当代财经;2003年07期
2 李玉剑,宣国良;专利联盟:战略联盟研究的新领域[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3 贾光智,王宏起,迟运领;战略联盟的组织理论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2期
4 付春;国际战略联盟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J];国际经贸探索;2001年02期
5 刘怀德,胡汉辉;合作、成员个数与企业集团的稳定性[J];管理世界;2002年04期
6 袁磊;战略联盟的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1年06期
7 王缉慈;知识创新和区域创新环境[J];经济地理;1999年01期
8 孟韬;;企业联盟和虚拟企业的理论解释和现实意义[J];经济管理;2001年22期
9 秦斌;企业战略联盟理论评述[J];经济学动态;1998年09期
10 吴林海;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理论分析框架研究[J];经济学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伟;邹晓东;易高峰;;大学排名:水平提升抑或系统优化——艾伦·海泽科恩排名观述评[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Z1期
2 托马斯·阿舍;尼古拉·吉约;王文娥;;高校与思想库:消弭的空间[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谢姝琳;;大学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要素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4 李io;;百年清华:大学之道[J];w,
本文编号:2144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4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