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多元化评价”对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挑战——基于博弈论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29 10:48
【摘要】:随着"多元化评价"成为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取向,纯粹"按分分配"的录取规则俨然已经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在这种大环境和大趋势下,必然要求推出一种崭新的志愿填报机制。本文运用经济学中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各种志愿填报机制(梯度志愿、平行志愿、实时动态志愿和"一档多投"模式)在多元化评价方式下的适用性,并推出了一种既可以让高校充分发挥其招生自主权,又可以避免考生之间的志愿填报博弈,还能使考生福利实现最大化的机制———GS机制。
[Abstract]:With "diversified evaluation" becoming an important goal orientation of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admission rules of pure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points" have been unable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reform. In this environment and trend,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a new voluntary reporting mechanism. Using game theory in econom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bility of various volunteer filling mechanisms (gradient voluntary, parallel voluntary, real-time dynamic volunteer and "one file multi-investment" model) in the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ode.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a kind of mechanism, which can not only mak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autonomy of enrollment, but also avoid the game of voluntary reporting among examinees, and can also maximize the welfare of examinees-GS mechanism.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G647.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冯科;聂海峰;;高考录取机制的帕累托效率分析[J];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2 谈琦婧;张万朋;;公共经济学视野下高考“平行志愿”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考试;2009年05期

3 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4 张亚群;高校自主招生不等于自行考试[J];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5 胡启迪;;给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留出改革的空间——兼议平行志愿推行的得失[J];考试研究;2009年01期

6 聂海峰;;填报高考志愿哪种方式对考生有利?[J];南方经济;2006年06期

7 聂海峰;;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么?——高考志愿填报博弈研究[J];南方经济;2007年07期

8 刘海峰;;高考改革的统独之争[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21期

9 刘海峰;;论坚持统一高考的必要性[J];中国考试;199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若玲;;高考公平的忧思与求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2 张亚群;;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动因、问题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3 方路;;高校课程考试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年02期

4 屈振辉;李培超;;大学招生体制改革中的价值博弈[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5 秦前红;徐亦鹏;;配额与平等——评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J];法学评论;2010年03期

6 王立科;;英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实践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7 丘丽芬;;高考录取分数的经济学分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覃红霞;;以治学为乐——刘海峰教授学术研究述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9 周剑清;;高校自主招生的误区、禁区与盲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柳博;;自主招生改革的反思与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海峰;;高考改革:公平为首还是效率优先?[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刘海峰;;“科举,非恶制也”——兼谈教育史研究中的知今通古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宋爱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以美、英、德、韩为例[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维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凤;高考志愿填报与录取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罗敏;基于资源配置的研究生招生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希;双边匹配决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李立峰;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张耀萍;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王后雄;我国高考政策的公平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平华;我国高考科目设置模式的优选、优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惠;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其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超;当前我国考试舞弊现象社会透视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美华;教育公平视角下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丽娜;教育机会不平等中的平衡机制: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双凤;身份连带性高考加分政策正当性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浩杰;高考志愿填报的数据分析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刘驰;普通高校招生中的一档多投模型及其核心算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鱼雅妹;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考移民”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罗敏;高校自主招生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广;;评“名校统揽高分者,高分者统统进名校”——对“平行志愿投档”的深层次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2 郑若玲;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3 冯科;聂海峰;;高考录取机制的帕累托效率分析[J];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4 钟笑寒;程娜;何云帆;;花落谁家——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博弈模型[J];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

5 翁文艳;美国与日本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评论;2002年04期

6 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全局观[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7 张亚群;高校自主招生不等于自行考试[J];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胡启迪;;把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愿景锁定好[J];考试研究;2006年03期

9 熊丙奇;;平行志愿改革的问题与出路[J];考试研究;2009年01期

10 蔡达峰;;关于改进高考录取方式的意见[J];民主;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浩,李英龙;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考风建设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年04期

2 熊华生;;缩小高考计分单位的思考[J];湖北招生考试;2006年24期

3 胡启迪;;给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留出改革的空间——兼议平行志愿推行的得失[J];考试研究;2009年01期

4 杨涛;杨泽年;李娜;;高考舞弊现象的量化分析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25期

5 傅顺文;;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施[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2期

6 张蕴;;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与人文素质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7 李雪芹;;中职教育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7期

8 王则柯;无法抗拒的爱[J];开放时代;2000年09期

9 夏兴园,杨长友;用博弈论分析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经济增长战略[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岳峰;范启国;;篮球运动博弈理论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满青珊;张金隆;毛弘毅;;基于博弈论的移动服务双渠道结构模型[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钟卫;徐友云;蔡跃明;;多用户MIMO系统中的一种基于博弈论的资源优化[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健;吴楠;林大谦;;股票市场可持续发展中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博弈论的应用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4 万家思;;博弈论在煤矿精细化管理中的运用[A];全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耿昕;石金涛;;博弈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综述[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姚杰;李好好;;对外直接投资与竞争优势:一种博弈论解释[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蔡博峰;;中国北方土地沙漠化的制度分析及案例研究[A];“全国第五届青年植物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植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张捍东;严钟;;企业动态联盟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进展[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捍东;严钟;王健;;对企业动态联盟利益分配问题的思考[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国干;;行政指导运行机制的博弈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小民;企业家也要了解博弈论[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程凯;不可不学博弈论[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3 王英;团购与博弈论[N];中国证券报;2003年

4 指南针教研室;股市博弈论[N];信息时报;2000年

5 倪维斗;《博弈论与电力企业管理》为企管提供改进思路[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6 杨红卫;教材招标博弈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7 聂辉华;博弈之道在于理性地融入社会[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辉华;博弈之道在于理性地融入社会[N];中国保险报;2007年

9 张剑;赵勇:从博弈论看电力企业管理[N];华中电力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程慧;诺贝尔奖为何颁给博弈论大师[N];国际金融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庆民;基于博弈论的中国转轨时期银企关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李勇;不同市场有效性条件下的中国投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秀丽;生态产业链运作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刘立安;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外资银行的影响及经营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温明振;有机农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韩绪望;中国电力产业规制与竞争[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庶萍;竞争环境下的广告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曾勇;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杨效勇;国企资本运作的理论与实践[D];天津大学;2004年

10 曹维;不同时段的中国汇率制度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永权;基于神经网络与博弈论相结合的发电公司竞价策略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北京)大学;2002年

2 李立欣;基于博弈论的CDMA系统功率控制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孙力勇;博弈论在发电侧电力市场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曹磊;基于博弈论的证券市场监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刘晓丹;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博弈论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郭智元;地方政府竞争与我国土地要素市场的发展[D];暨南大学;2007年

7 申斌;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杨继梅;“错位”与“超载”[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9 李艳君;基于博弈论的交通控制与诱导一体化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魏金涛;博弈论在公用事业改扩建项目后评价中的应用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52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52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4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