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主旋律影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1 07:28
【摘要】:主旋律影视作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手段之一,用艺术的语言向观众传递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而其所蕴含的高尚的思想内涵、美好的感情以及崇高的理想,体现了鲜明的艺术性。主旋律影视作为独特的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作品类型,拥有强大的传播平台,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经过岁月的洗礼与历练,,主旋律影视最终将历史观和价值观、继承性与创新性、时代性与民族性高度统一的精神传递给广大观众;无论其政治性、思想性,或是其内容和形式都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是当前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与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优良传统。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有利于高校其他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受到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强调施教者目的与意志,进行单项灌输、硬性注入和简单说教的工作形式的影响,我们往往忽略了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教育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以及实效性不强等现象,使大学生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出现排斥、应付等等的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威胁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地、有效地发展,不仅使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也成为大学生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情况下,将主旋律影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其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长效机制,使主旋律影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Abstract]:As one of the cultural means to spread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the main theme film and television conveys a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to the audience with artistic language, which has a distinct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its nobl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beautiful feelings and lofty ideals reflect the distinct artistry. As a unique type of works with 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content, the theme film and television has a strong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a strong appreciation. After years of baptism and experience, the theme film and television will eventually be the historical view and value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he spirit of high unity of time and nationality to the broad audience; regardless of its political, ideological, Or its content and form serve the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is one of the basic ways of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lways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and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our countr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lso become a good tradition with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n our party and country. Realizing the actual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other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also benefit to train the constructo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be more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Unfortunately, however, due to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emphasizes the purpose and will of the educator, inculcates, infuses and preaches simply, we often ignor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 subtle approach to teaching. As a resul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ag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single, the lack of attrac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henomenon, so that students fa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lso appeared exclusion. The phenomenon of coping etc. These phenomena seriously threaten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not only make our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ce great challenges. Also becom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faces an important question. In this case, the main theme film and television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 be used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teaching methods and long-lasting mechanism. It is a very important subject to make the main theme film and television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十月围城》:重新诠释“主旋律”[J];黄金时代;2010年02期

2 曾耀农;;从《建国大业》看主旋律电影的突围战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陈沛晏;;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点与对策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8期

4 陈雯霞;朱芳;;政治教育的边缘化现象探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5 朱天晴;;浅谈课程改革下的中职政治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7期

6 朱芳;陈雯霞;;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次仁卓玛;;浅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教育青少年学生[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1期

8 付甲;魏英莉;彭晓琴;;对我国竞技网球教育核心内容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李晓华;高岩;;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再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10 赵国英;;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涛;;主旋律电影研究20年[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张玉敏;;新时期公民教育的核心——公民政治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金龙;;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4 苗红琳;;企业管理与职工思想政治教育[A];陕西省煤炭工业科技成果评估探讨论文集[C];2004年

5 王利云;邓敏;;论现代大众传媒的八大德育功能[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惠冰;;大学中的青年政治社会化研究[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7 要振生;;新形势下与战争年代军校教育特点之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郭焱;;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徐宁;;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新思路[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韩富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四个关键点”[A];第七届全国口腔医院管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连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 李宝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创新[N];大连日报;2005年

2 记者 尹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德州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孙一帆 实习生 王伟 张晓艳 锡林呼 阿木尔 吕小娜;关注我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4 记者 尹晓华;西南财大200万强化政治教育[N];四川日报;2005年

5 程峰典邋郑军勇 特约记者 刘松峰;“五联一抓”落实好民兵政治教育[N];中国国防报;2008年

6 薄兴盛 特约通讯员 王山河;一批研究室主任活跃政治教育讲台[N];解放军报;2008年

7 黄国仁;《网络妈妈》热映到明年七月[N];中国电影报;2008年

8 周其磊 吴宗昌;增强民兵政治教育的“三性”[N];中国国防报;2008年

9 任成琦;平凡蕴蓄力量 朴实最能感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周熙 军强 特约记者 张义力 记者 屈宏太;长治市支队强化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武警;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海燕;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文学研究(1990-2005)[D];苏州大学;2009年

2 韩国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情;社会整合视阈中的大学意识形态再生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陈丽萍;中苏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李战胜;赫尔曼·基泽克政治教育思想研究(1960-2000)[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6 胡勇;论托克维尔的中道自由主义政治思想[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李庚靖;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湘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洁超;主旋律影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2 董伟;主旋律电影散论[D];西南大学;2010年

3 韦丹秋;以《建国大业》为例探索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新模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思思;当代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突围[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丽娟;政治全球化语境中的我国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潘潇霞;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商业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程;论主旋律电影在高校的传播[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郑莎莎;中国主旋律电影简论[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蒲卫国;当下主旋律电影审美表现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妍;主旋律电影改革开放三十年成长之路[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94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94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8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