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生态效率评估——以青岛大学中心校区为例
[Abstract]:Based on the idea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onstructed. Taking the central campus of Qingdao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evaluated by taking 2009 as the benchmark ye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the central campus of Qingdao University in 2009 is 17 624.086 hm~2, ecological efficiency is 1. 28 hm~ (-2), that is, the unit ecologically productive land can support all kinds of consumption of 1. 28 students and absorb the waste produc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in good condition, in line with the definition of Green University. Among them, the energy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11 235.4012 hm~2,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the central campus of Qingdao University are compared with 10 other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11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the central campus of Qingdao University, The proportion of energy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the largest, that is, the carbon footprint is high; to build a green university, we must start from reduc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and build the campus into a low-carbon campus.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2WG03)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顾晓薇,李广军,王青,刘建兴,丁一,刘敬智;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5年03期
2 王菲凤;陈妃;;福州大学城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3 顾晓薇,李广军,王青,刘建兴,丁一,刘敬智;绿色大学建设中的生态足迹[J];环境科学;2005年04期
4 甄翌;康文星;;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改进[J];生态学报;2008年11期
5 谢鸿宇;林媚珍;陈妃端;赵美婵;招华庆;;基于生态足迹的大学食堂餐具生态影响分析[J];生态学报;2009年05期
6 贾绍凤,张士锋;黄河流域可供水量究竟有多少?[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6期
7 李广军,顾晓薇,王青,刘建兴,严欢欢;沈阳市高校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研究[J];资源科学;2005年06期
8 姚争;冯长春;阚俊杰;;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低碳校园研究——以北京大学生态足迹为例[J];资源科学;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爱珠;陈士银;周飞;;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生态足迹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2 刘宾;董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3 赵锐;刘丹;李启彬;黄明星;韩智勇;;校园生活垃圾的生态足迹估算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4 鲁丰先;秦耀辰;刘姗姗;;校园生态足迹与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以河南大学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5 甄翌;;张家界居民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6 鲁丰先;陈卫东;秦耀辰;董园园;;不同层次学校生态足迹对比分析与资源节约型学校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7 徐柳园;李洪波;;生态足迹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8 李玉霞;肖建红;陈绍金;;国内外生态足迹方法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9 吴万刚;邹冬生;刘纯阳;;生态足迹在“丹霞”区域旅游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南省溆浦县思蒙“丹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10 甄翌;;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度量方法比较分析——以张家界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国平;;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的起点和终点[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陆钟武;;以控制资源消耗量为突破口 做好“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3 蒋莉;沈兴菊;于兴丽;;成分法进行小区域生态足迹研究评价[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4 梁文静;杨正勇;;淡水养殖业循环经济:基于上海青浦的实证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5 鲁丰先;秦耀辰;董园园;;校园生态足迹与资源节约型学校建设[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6 张志祥;吴峰;邓南圣;;湖北省化石燃料物质流分析及国际比较[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惠雄;;主义与问题:新自由主义辨析——兼论“主体-社会”互构的人本经济哲学理论向度[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甘明超;;西藏地区持续发展的动态评价[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9 兰新萍;龙如银;;基于动态产量的长三角地区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浩;赵奕;;民用建筑生命周期固体废弃物排放的资源环境压力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福忠;畜禽养殖环境系统承载力及预警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张礼军;基于物质流和生态足迹核算的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李雨停;区域生态补偿的农村人口城市化理论问题与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满强;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岩;林产品可持续消费及其调控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倪红珍;基于绿色核算的水资源价值与价格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4年
9 巩勇;西部大开发中环境资源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10 郑小晴;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及其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书敏;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芦杰;基于生态足迹的黑龙江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杨天姿;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山东省沿海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欧阳莹;环鄱阳湖区生态承载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徐福军;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6 庞莎;榆林市生态足迹与生态脆弱性分析与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7 董超;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地可持续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方恺;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能源足迹模型及其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芬;港口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袁欢;基于能值理论和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丰先;秦耀辰;刘姗姗;;校园生态足迹与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以河南大学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2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3 顾晓薇,李广军,王青,刘建兴,丁一,刘敬智;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5年03期
4 曹新向;姬晓娜;安传艳;;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5 姜倩倩;迟美玲;周燕;闵元媛;宋志伟;;大学校园的生态足迹探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8期
6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7 王静;天津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定量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5期
8 蒋莉,陈治谏,沈兴菊;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生态足迹调查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9 刘昌明,成立;黄河干流下游断流的径流序列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10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陈东景;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海文;徐州市"绿色大学(学院)"创建活动在全省实现零突破[J];环境教育;2005年03期
2 叶平;;响应时代要求 培养绿色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Z1期
3 陈文荣,张秋根;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廖福霖;创建绿色大学,实施全面发展教育[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 实现可持续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6 解振华;在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研讨会上的讲话[J];环境教育;1998年03期
7 王大中;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研讨会主题报告节录——创建“绿色大学”示范工程,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J];环境教育;1998年03期
8 王东华;绿色大学在国外的发展现状[J];环境教育;2005年09期
9 王民;蔚东英;何亚琼;;我国绿色大学建设与实践[J];环境保护;2010年19期
10 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示范工程,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力军;韩基刚;庄宏伟;;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初探[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钟颖;杨劲祥;饶鹏;邹忠全;;对高校会展核心人才培养之实践环节设置的思考——以广西高校本科层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A];2007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梁永明;贾水库;靳久良;郭亚臣;王世明;刘建铭;于越;王义刚;段进宇;杨新苗;柳昌江;杨红玲;;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及对策[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李玉红;周先林;;深化高校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6 赵惠祥;曲俊延;;高校学术水平与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反差[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7 赵光烈;孙晓霞;梁永明;;迎绿色奥运 建绿色大学——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绿色交通先行[A];热诚献奥运 全力筑平安——首都高校平安奥运行动长效机制研究[C];2009年
8 黄飞飞;王宇峰;常茂生;;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内黄县生态城市构建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叶平;;环境伦理学走向实践的重要基地:创建绿色大学——兼汇报哈工大绿色大学建设[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汪矛;杨世杰;;当今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面临的挑战[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吕露英 记者 周襄楠 通讯员 高松;我校深入推进绿色大学建设[N];新清华;2010年
2 张权;贵州师院成为我省第一所“绿色大学”[N];贵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魏磊 通讯员 冉芸;2010绿色大学建设国际研讨会召开[N];新清华;2010年
4 高松;绿色大学建设10周年座谈会举行[N];新清华;2009年
5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副教授、博士生 陈新忠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李忠云;服务新农村建设高等院校需要功能重构[N];湖北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禾;我国将建设绿色大学[N];科技日报;2010年
7 东北财经大学 田玉红;提升高等院校创新能力[N];人民日报;2010年
8 朱莉萍;民盟吉林省高等院校组织发展座谈会在长召开[N];协商新报;2010年
9 记者 杜军玲;新学期中央直属高等院校收费有新规[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厦门大学教授 谢泳;高等院校最需要无为而治[N];深圳特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建春;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矿区复合生态系统分析及动态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侯爱荣;基于绿色视角的大学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袁潇;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问责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于艳玲;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何宏耀;高等院校与学生纠纷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蒋英;困境与出路:中国美术史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王卫星;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何晓佑;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王大庆;黑龙江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斌;饭店生态足迹理论与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2 徐子伟;中国贸易可持续性的生态足迹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3 徐明荣;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4 袁兴国;高校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测评的差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傅正强;高校远程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6 徐丹;基于生态足迹的崇明岛人口承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衍;基于系统论的高校知识管理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刘友女;高校组织气氛与教职工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艳;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于金媛;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西藏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04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0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