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德高等教育应对适龄青年减少的经验与启示
[Abstract]:The decrease of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ntitative change of higher education, which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qualitative chang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decrease of young people of appropriate age,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and Japan have adopted a series of "qualitative changes" such as th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management mode and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cope with the rapid reduction of the impact on higher education by young people of appropriate age, it is necessary to break down the policy constraints on the source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adjust the service orientation of adult higher education, and striv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orm a more reasonable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规模扩张过程中我国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09YJC88003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适龄青年减少对高等教育的冲击与应对研究——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例”(11YJA880113)
【分类号】:G6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谢作栩,黄荣坦;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宏观调控模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吴丽华;罗米良;;少子化趋势下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对策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精明;;扩招时期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2 化存才;;高校招生规模、政府投入和学费标准的三维动力学模型及政府调控[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陈和;罗碧裕;钟启华;;人口老龄化与广东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陈婕;毛勇;;制约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胡仁东;;权力与市场:两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6 李丹青;李海芬;;大学生:高质量课程的生成主体——“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建设案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7 邓岳敏;论大众化进程中精英教育的危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5年05期
8 雷妮娅;李俊清;;传授生态知识,启迪生态智慧——高校生态学通识教育使命及其实现途径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8期
9 王磊;;日本“留学生30万人计划”的背景、问题与展望[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谢作栩;樊明成;;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转移的发展战略研究(下)[J];化工高等教育;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毛建青;;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及其协整关系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炳坤;经济学视角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慕静;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3 龚志武;远程开放大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毛勇;中国公办、民办高校在教育市场中竞争的公平性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伍春辉;湖南教育近代化研究(1894-1929)[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自团;我国不同群体大一学生的择校原因差异之调查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徐勇;江西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3 朱音萍;我国人口变动对高等教育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施华昀;我国高校硕士生教育的生师比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严春红;大学生就业信心指数的设计与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钦海;我国教育投资贡献率区域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姜立新;高校新校区建设融资渠道及风险预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邓飞;我国受教育年限问题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罗一斌;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黄晨;大学扩张:“由系变院”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俞鑫权;浙江未来人口预测[J];浙江统计;200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柴葳;[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劲松;李怡;陈超;;规模扩张背景下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04期
2 宫艳霞;王磊;;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质量问题与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刘祥龙,王传永;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21世纪初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04期
4 孙志明;论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杨凯;;高校扩招后的战略调整:回顾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年04期
6 马立春;刘漪舟;;谈高校扩张借贷性融资的合理筹划[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24期
7 王清水;江雪梅;;论高校教育成本与规模优化[J];科技信息;2008年29期
8 郑阳林;文艳;;关于大润发超市的研究和建议[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侯娟娟;罗萌;;浅析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与规模扩张的冲突及协调[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6期
10 辛文;结构调整──速度与效益的源泉[J];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乃震;;对辽阳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林奋;;统筹规划,调整结构,改革创新,实现福建船舶工业跨越发展[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马甜;;中国电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对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郑宇;余文玉;;我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5 李萍;;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6 王海东;杜方;;阜阳市近年主要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的气候问题[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农业与气候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兆木;;农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特种油料作物的思考[A];全国农业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0年
8 张素莉;;抢抓机遇 发展红枣[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搬迁、结构调整,,挑战与机遇并存[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张长铎;;发展苜蓿产业 加快结构调整[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敬臣;日本经济复苏在于结构调整[N];经济参考报;2000年
2 桂浩明;结构调整显现市场亮点[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本报特约评论员;抓结构调整 推进工业跨越[N];凉山日报(汉);2007年
4 秦 洪;第二轮结构调整开始?[N];证券日报;2004年
5 王永斌;市委召开常委会议[N];定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席锋宇;保增长必须把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主攻方向[N];法制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吴明 张小梅;淮北市结构调整做强食品工业[N];中国企业报;2010年
8 首席记者 张淼;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提升雪城软实力[N];牡丹江日报;2010年
9 李军;中国卫通结构调整起步良好[N];人民邮电;2004年
10 本报记者 程伟 通讯员 李静;结构调整:小莲菜产出大效益[N];陕西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惠;零售企业规模扩张模式及其风险防范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2 刘春香;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曹萍;城郊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童国华;我国科研院所结构调整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李皓;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胡颖;我国汇率政策有效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杨礼胜;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结构调整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8 陈桢;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张立新;当代我国学校内部组织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雪芹;基于市场主导的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银生;《案例》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D];暨南大学;2003年
2 柯南进;论福建省工业结构调整[D];厦门大学;2001年
3 邓瑛;农村特色产品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晶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5 史文宪;山东省县域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6 邓可洪;重庆三峡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侯伟;我国制盐行业结构调整思路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李贺永;唐钢钢铁主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竹俊;全球视角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10 徐大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行为的功效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17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17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