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的转变与发展路向分析
[Abstract]: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has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curriculum of subject teaching theory in normal universities. The curriculum has changed from "single course" to "course group", and the nature of curriculum has also changed from "compulsory course" to "compulsory course and elective course", which has enriche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urriculum. How to perfect the curriculum of subject teaching theory, make it fit with basic education better,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and leading role of theory to practice? The course setup of subject teaching theor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value of people,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be full of the atmosphere of the times, and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ching theory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have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学院地理系;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1544105)
【分类号】:G65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天明;学科教学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再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10期
2 孟庆男;学科教学论的困境与出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4期
3 刘建银;于兴国;;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新进展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宁宁;;我是谁?——作为教学论学习者的困境与反思[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2 陈宁;黄翔;;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高葵芬;邰鹭明;;近五年我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沈甸;高剑南;;对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反思[J];化学教育;2006年01期
5 刘一兵;;谈化学教学论研究范式的转换[J];化学教育;2006年12期
6 袁维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论的反思与重建[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7 于兴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因素及其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8 张海;;学科教学论30年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4期
9 孙文英;;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内容设计——以数学学科为例[J];成人教育;2012年02期
10 孙文英;谷晓红;;新课改以来高师学科教学论研究论文述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2 王慧君;中学教师物理教学科研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文涛;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高等物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有益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徐宜兰;顾巧英“教活学活”思想与教学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洪霞;论中学地理教学和生活的融合[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殷庆明;生物学科教育学课程内容与结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魏秀;俞子夷小学学科教学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晴雯;高师院校数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瑛;西部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静雅;澳大利亚教师教育课程鉴定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卫平;学科教育学建设几个认识问题的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2 孙宏安;关于学科教育学的三个疑难[J];教育科学;1994年01期
3 马健生,郝春荣;浅谈学科教育学建设中的误区[J];教育科学;1994年03期
4 高天明;学科教学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再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10期
5 钟启泉;现代学科教育学的概念、使命和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05期
6 任一明;1977—1992年间我国高等院校课程结构改革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管培俊;;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2期
8 吴俊明;学科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应丽君;;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现行课程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12期
2 邓春慧;;高师器乐合奏课程设置构想[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北京:实施新课程高中不分文理[J];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1期
4 王纬;;论高师院校加强学科教学论课程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3期
5 汪文华;;对“十一五”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初步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年05期
6 郭环蓉;王毅;;实施新方案 开发新课程[J];现代特殊教育;2008年04期
7 曾琦;挑战与机遇: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8 何艳;王力群;;适应新课程需求,转变教师学历培训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06期
9 雷水凤;;试析新课程下的高师教育改革途径[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朱秀平 ,徐湘荷;从政策到实践:南非的《2005课程》[J];教学与管理;2005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新课程下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的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2 许吉;;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变化[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邵海倩;;新课程继续呼唤新教育者[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王寿兵;;自我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5 靖宏伟;;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构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6 于大鹏;;浅议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 夏淑萍;;新课程背景下的“大化学”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8 贺卫彬;;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浅谈创新课程中的学法指导[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9 陈淮畴;;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略探究[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万长江;;新课程教改中对考试命题的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余文森;在新课程中重新修炼[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织金县第八中学 陈洁;生物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N];毕节日报;2010年
3 新泰市第二中学 张烈军;新课程课堂教学之我见[N];学知报;2010年
4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 罗国彬;新课程下怎样评课[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浙江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朱建人;实施新课程 教师缺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文久江;将新课程培训进行到“底”[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武穴市花桥中心学校校长 周寿山;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素质[N];黄冈日报;2006年
8 刘肖;新课程是一种共建的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特邀嘉宾: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蒋敦杰 ■采访人:本报记者于建坤;2007,,高考能否与新课程同行(上篇)[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罗静;新课程:先培训,后上岗[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智勇;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吕耀中;英国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金捷;中国表现性油画创作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盛晓明;中国、英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杨蓉蓉;学府内外[D];复旦大学;2006年
8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宁;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数学探究设置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肖湘林;小教专科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杜静;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房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黄佑生;在新课程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自主成长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丽;新课程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红彦;从NJEC的使用看初中英语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章文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管理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肖凡;新课程下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17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1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