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大学理念及其办学实绩
[Abstract]:Hu Shi put forward the slogan of "building a first-class university" in his early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is ideal, Hu Shi devoted himself to the cause of education after returning to China, taught at Peking University for many years and served as president of Chinese public school and Peking University. During his term of office, Hu Shi, based on the first class universiti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formed the two universities, opposed the interference of political forces in the universities, advocated teaching and scholarship,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teachers, and took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in running schools. He adopted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easures of being tough and soft, and advocated the "three-session system"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in the management structure of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as president, he was concerned about the fate of the country and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t reflects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that an educator should have.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共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分类号】:G64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欧阳哲生;胡适与北京大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韩清林;李运昌;;胡适的教育独立思想论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阿子;谈胡适的教育思想[J];张家口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胡晓;;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3 姚艳杰;姚静;;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柯佑祥;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田海洋;於荣;;论地方高校的大学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毛国红;;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于永华;;论教法、学法和管法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席成孝;;从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看当代国际高等教育的新变化[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白玉艳;钟熙;;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8期
10 陈瑞丰;;高校学生权力——影响力的视角[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湛中乐;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秦前红;严晗;;中外学术自由权的宪法保障比较[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赵德平;陈仲堂;缪淑贤;;浅谈大学特色发展的几点想法[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张腾;;西欧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及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吴国娟;;试析蔡元培大学管理理念及其形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白娴棠;;蔡元培“教授治校”何以可能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周险峰;;“士人”品格与中国高校教师群体的精神建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张振助;;庚款留美学生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雷小生;;用改革发展的眼光审视高校育人理念的嬗变[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叶;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由明;建立中国大学校长问责制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玉桂;转型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佳;论我国高校资助体系中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障[D];湘潭大学;2009年
7 张强;地方综合性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困境与对策[D];湘潭大学;2009年
8 刘震;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曾强;破解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10 吴晓玲;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欧阳哲生;胡适与北京大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平;;树立先进大学理念 创建一流特色大学[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7期
2 郭勇;黄海平;;胡适的一流大学理想与实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郭军;;“废墟”之上,怎建大学[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3期
4 刘青汉;;胡适之大学理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李东晓;;在中国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构想[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熊华军;李伟;;大学理念的解构与建构——读比尔·雷丁斯《废墟中的大学》[J];高教探索;2011年01期
7 张茹;;立足国内与走向世界——浅析中国高等教育的两大重要战略目标[J];时代人物;2008年03期
8 李菊琪;;传承、创新与个性化:美国一流大学跨越式发展道路[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3期
9 甘阳;华人大学理念九十年[J];读书;2003年09期
10 张维迎;;建一流大学,高校需要更大的自主空间[J];教育与职业;2007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芳;;胡适和民国时期的大学体制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丁润生;;前提并不在于先有一流强国——驳《没有一流强国难有一流大学》的谬论[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丁洁;;我国大学理念管理的必要性以及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卢铁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 努力在西南地区建设一流大学[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连建伟;沈又纲;;我国大学教育理念与我校教学改革[A];2007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王焰新;梁志;;论人才高原的形成与一流大学的建设[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关仲和;马丁;;浅论现代大学理念中的“和而不同”[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徐国利;;胡适大学教育思想叙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盼兴;赵小贺;;浅析一流大学的环境建设[A];机遇与挑战——北京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赵红亚;;试论学习型社会大学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徐凌 张卫斌 驻苏记者 朱金龙;“一流大学”岂能仅看定量指标[N];文汇报;2009年
2 徐凌 张卫斌 任松筠;“一流大学”应致力于知识创新[N];新华日报;2009年
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方勇;中日韩一流大学计划的比较与启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记者 海霞;向教研型一流大学迈进[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5 李侠;创建一流大学需要真正的竞争[N];科技日报;2010年
6 曹林;“年薪115万起步”能否建成一流大学[N];中国社会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姜澎;一流大学形似容易神似难[N];文汇报;2010年
8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兴文 范京蓉 王敏;一流大学要直面世界性重大挑战[N];深圳特区报;2011年
9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一流大学要根植中国面向世界[N];深圳特区报;2011年
10 肖文;在“顶天立地”中推进一流大学建设[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进;大学理念的知识审视与社会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高晓清;自由,,大学理念的回归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孙冰红;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秦秋田;大学的现代性审视与合法性构划[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李铁林;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与一流大学的崛起[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7 徐广宇;论现代大学的文化使命[D];南开大学;2009年
8 李福杰;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浩;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姜丽静;历史的背影:一代女知识分子的教育记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娟;胡适学术独立观探析[D];西南大学;2009年
2 汤琳;我国一流大学有形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唐琪;19世纪上半叶英美大学理念之争[D];湖南大学;2010年
4 王石薇;梅贻琦大学理念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王缅华;中日一流大学办学理念及其特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卢青;G·卡斯帕尔校长的大学理念及治校活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7 马香莲;国内外一流大学形成模式案例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胡卫锋;一流大学交叉学科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沙晓娅;德中大学理念[D];同济大学;2005年
10 张e
本文编号:2242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4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