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8-09-19 15:32
【摘要】:正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命题。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足,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一些高水平大学陆续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计划、参与国家举办的各类创新实验计划、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试图在不同层面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述举措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就现实而言,实际可参与到科研的机会仍仅限于少数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中
[Abstract]:How to train innovative talents and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i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that our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view of the deficiency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since the end of the 1990s, some high-level universities in China began to implement 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 To participate in all kinds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programs and carry out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and try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ity by comb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with teaching at different levels. Although the above measures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reality, the opportunities for actual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still limited to a few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at the high level.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分类号】:G64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永华;解启健;;顺应改革 重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09期

2 马继刚;李小北;;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23期

3 刘建民;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年02期

4 韩从发;籍祥;;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主线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朱溢;;建设开放型创新实验室 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13期

6 孙爱东;;以柔性的教学计划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8年08期

7 任喜峰;;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7期

8 吕春;;科学研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9 丁革建;;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5期

10 史建平;杨金观;林光彬;;以五种能力培养为核心 培养财经拔尖人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海宏;吴黎丽;苏光靖;;加强科研锻炼提升课堂教学质量[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蒋宗礼;;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李永健;余小三;李征南;;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思考[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4 范瑞泉;张莉恒;叶儒菲;蔚鹏;谭勇;;高校推进科教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科研体制选择[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曹小先;郭传杰;江崇廓;刘乃泉;;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教育观念的更新[A];中国老教授协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东宇;;培养创新人才应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研究[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7 王吉芳;;外籍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8 "中外重大教育发展战略与改革政策的比较研究"课题组;方晓东;李建忠;;日、德、印、俄四国“建设一流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研究报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田少萍;宋天佑;;培养创新人才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程家曦;;试论建设创新型大学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唐景莉 沈祖芸;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严鸿珍;看高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N];新华日报;2002年

3 赵秀红 翟帆;培养创新人才应成高教第一要务[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吴启迪;鼓励企业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人事报;2006年

5 ;郑兰荪委员(民盟):遵循高教规律 培养创新人才[N];团结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高靓;法国高等工程师教育怎样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张大良;大学中学携手 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作者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张立今;关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理性思考[N];安徽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邓步来;为培养创新人才营造热土[N];重庆日报;2001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马抗美;以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人才[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连生;大学学术团队管理模式与组织效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郭德红;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D];河北大学;2005年

3 武学超;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夏敏;我国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评价与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晓东;大学知识创新体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6 龚正华;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捷;中学与大学关系的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慕静;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官远发;美国大学与社区合作伙伴关系研究及启示[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焱e,

本文编号:2250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50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2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