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理念的反思
[Abstract]:The dilemma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s essentially the lack of university ideas. The perplexity of university reform is essentially due to the confusion of university ideas and the deep confusion of ideas. There are still some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cognition of the university idea, such as the simple idea, the general theory being mistaken as the idea, and the simple action at present being the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dea. In the process of university concept construction, we need not only reform and innovation, but also inheritance and keeping watch; not only action, but also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not only the retreat of theory, but also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we should further understand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university concept.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on, it is possible to embody the Chinese consciousness, the Chinese scheme, the Chinese model and the Chinese sty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concept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山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8ZK0020) 山东省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2007RKB173)
【分类号】:G6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红;;教育学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2 杨德勇;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胡云乔;洛克和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胡军;知识论与哲学——评熊十力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李继兴;关于应用哲学平衡论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赵敦华;孔子的“仁”和苏格拉底的“德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晓平;;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逻辑——从冯友兰中西逻辑观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哲学——从冯友兰中西哲学观看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影;;“以哲学代宗教”:冯友兰的宗教观[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马鹏翔;;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马斯洛“自我实现论”比较研究[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敦华;;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内外[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7 郭齐家;储朝晖;;儒学与中国大学精神[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联荣;大学生态: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4 王荣国;明清时代的海神信仰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5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李晓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晓军;试论韩非的帝王之术——韩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东;《孟子字义疏证》发微[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1年
5 李近远;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敏;语言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雁飞;“大地的哲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白玲玲;清末民初上海市民的社会生活及社会观念变迁——兼谈大众文化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9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10 黄珊;回归自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学东;黄秋爽;;解析大学办学理念[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李文君;;新时期的大学理念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年19期
3 章蕾;;大学核心竞争力概念及构成要素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4 李杨;韦帮得;;西部民族高等教育大学理念建设探析[J];大众科技;2011年06期
5 眭依凡;;大学理念建构及其现实问题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6期
6 李汉荣;;大学理念与人才培养——以中山大学的实践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3期
7 崔莉;;《大学的理想》解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8 方泽强;肖玮萍;;大学理念的分类、生成及运行[J];江苏高教;2011年05期
9 王卓君;;现代大学理念的反思与大学使命[J];学术界;2011年07期
10 张忠华;;论影响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变革的因素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洁;;我国大学理念管理的必要性以及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连建伟;沈又纲;;我国大学教育理念与我校教学改革[A];2007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关仲和;马丁;;浅论现代大学理念中的“和而不同”[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赵红亚;;试论学习型社会大学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福华;;论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高谦民;;南京师范大学前五十年的办学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7 高明生;;现代中西方高等教育理念比较研究[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8 黎军;李文健;;百年大学的世纪之交——教会大学兼及新世纪大学的一个比较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胡显章;袁本涛;;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战略规划的重要环节[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10 白玮;;“鲁艺”与中国大学精神塑造[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纪霖;大学理念何妨多元[N];解放日报;2003年
2 陈学飞;重新审视大学理念[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高秀昌;冯友兰的大学理念[N];学习时报;2009年
4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柯文进;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理念[N];光明日报;2004年
5 章兢 彭兰;大学理念与大学教学[N];光明日报;2005年
6 李继兵;高等教育价值观与大学理念的演变[N];光明日报;2005年
7 张茧;探讨“大学理念与精神”[N];湖南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杨桂青;中国大学需要什么样的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大学到底该扮演什么角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孙立平 胡平张旭东 周鹊虹;高等教育的精神困境[N];海峡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进;大学理念的知识审视与社会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高晓清;自由,大学理念的回归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孙冰红;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秦秋田;大学的现代性审视与合法性构划[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6 徐广宇;论现代大学的文化使命[D];南开大学;2009年
7 黄英杰;古典书院的终结及其对现代中国大学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年
8 朱浩;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福杰;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曲波;创新型大学建设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琪;19世纪上半叶英美大学理念之争[D];湖南大学;2010年
2 徐丹;德国大学理念发展研究:1810-1933[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沙晓娅;德中大学理念[D];同济大学;2005年
4 张e,
本文编号:2250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5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