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高校科技能力评价——基于高校科技统计数据的因子分析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bility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 is evaluated.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bility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unds, and the outpu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chievement appraisal and achievement transfer 5 factors. In view of this result,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perfecting the statistical index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lancing personnel and fund input, and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科技统计研究课题(KJTJ-2010-40)
【分类号】:G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瑛;崔宇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研究——基于超效率的三阶段DEA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光平;金浩;;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戚ng;李千目;孙海华;;基于主成分神经网络和聚类分析的高校创新能力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10期
4 郭峻;熊世权;;中国31个省市高校科研绩效实证评价[J];情报杂志;2010年09期
5 施星国;张建华;仲伟俊;;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年04期
6 郭峻;熊世权;;中国不同地区高校科研发展比较分析——基于31个省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瑛;崔宇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研究——基于超效率的三阶段DEA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范群林;;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判的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12期
3 肖智;李文娟;;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个人信用评估[J];技术经济;2010年03期
4 蓝祥龙;谢南斌;;基于AHP/DEA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蒋艳萍;田兴国;吕建秋;章家恩;;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8期
6 侯成义;张守华;曹郑玉;张敏;;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国防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结构与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6期
7 陆敏;顾平;;基于合作博弈的名牌企业抗金融危机能力评价[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34期
8 王宗军;毛磊;王清;;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J];技术经济;2011年08期
9 沈能;;大学知识创新效率的测度与空间收敛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5期
10 姜彤彤;;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校科研绩效的动态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冬梅;我国高新区科技人力资本生态拟合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维崇;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张文利;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3 高燕楠;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哲;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5 时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6 李海基;区域科技创新指数及其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利平;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苑婧婷;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魏仁理;基于PCA/CA综合模型的广西科技创新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10 唐韵;基于AHP-熵权法的浙江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永葳;王秀丽;;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地区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年11期
2 谷国锋,滕福星;区域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4期
3 吕蔚;王新峰;孙智信;;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梁燕;耿燕;李相银;;广东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09年04期
5 邵云飞,唐小我;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成份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6 陆根书;刘蕾;;不同地区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效率比较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2期
7 王光平;金浩;;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王章豹,徐枞巍,李姚矿,吴骏;高校科研排行性评价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骆卉慧;;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效益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田东平 ,苗玉凤;基于DEA的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评价[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桂尧;中国大学参与国家创新系统的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月珍;浅谈科技统计对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年06期
2 刘琦晖;论科技统计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地位及其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1997年03期
3 杨昌群;科技统计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作用和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安宁;高校科技统计与科研管理[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6年02期
5 王海宁,汪善荣,李燕宁;搞好科技统计 促进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全面提高[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S1期
6 史红兵,夏文莉;加强高校科技统计的思考[J];中国统计;1999年01期
7 冯文晖;科技统计与高校科研管理[J];东南学术;1995年04期
8 王根明;正确理解科技统计的指标涵义[J];科技.人才.市场;1996年03期
9 苏坤,,施启庆,方明如;高校科技统计的作用、现状及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付光玺;科技统计及其对高校科研管理的推动作用[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丽杰;;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及提升对策[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梁文艳;胡咏梅;;高校合并后科研效率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炳青;第二届高校科技创新高层论坛举办[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2 记者 晓亮;高校科技创新 重在思维创新[N];苏州日报;2008年
3 科学技术司司长 谢焕忠;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江娇;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1年
5 谈洁 王宇;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要补“短板”[N];江苏科技报;2011年
6 王拓 蒋廷玉;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N];新华日报;2011年
7 罗静 记者 赵建春;“九校一府”模式走高校科技创新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黎昌政;“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全面启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9 ;高校科技创新的三个比较紧迫的问题[N];科技日报;2003年
10 记者 汤一原邋周奇;全国政协来京调研高校科技创新作用[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卫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陈运平;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尚坤;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利平;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赵伟;山西省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状况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王哲;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晶;增强湖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晓蓬;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绩效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守栋;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杨春丽;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王青;上海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栗阳阳;知识产权视野下山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评价[D];中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51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5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