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中数量与质量关系的思考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has aroused too much attention and thinking, among which, there is not only reasonable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but also unwarranted criticism and criticis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the evalua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nd holds that quantity and quality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form two inseparable aspec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the evaluation of quality must be based on certain quantity.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comes from the accumulation of quantity; there is no conflict between quantity and quality, and the two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itself has no problem, but the benefit factor induces the misuse and abuse of the method. Only led to a series of extreme behavior and anomie phenomenon. The author calls for a dialectical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ntity and quality, an objective review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a more calm approach to the reform of the evalua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证分析”(09CTQ014)
【分类号】:G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文达,李光泽,刘多,李学志;关于基础研究同行评议的约束机制构建问题[J];科技管理研究;1999年06期
2 叶再林;聂聃;;洋索引崇拜——科研评价的罂粟花[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作者队伍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2 张娟;;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水稻稻瘟病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3 李和娟;惠青;桂秀梅;;中国小麦条锈病核心期刊计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4 张俊立;李和娟;刘萍;;我国小麦白粉病核心期刊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5 李和娟;;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苹果病害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6 宋静;王欣莹;高崴;;我国“一村一名大学生”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7 韩菲;李树霞;苑迎春;;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8 王欣莹;张冬冬;曹冰;;我国生物活性肽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8期
9 胡德洪;钟广玲;;我国膝关节镜技术研究与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J];安徽医药;2009年01期
10 赵丹苹;梁国明;林长春;;2006-2010年《化学教育》杂志载文及作者统计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俊凤;姚登福;王德丰;倪启超;徐水珠;;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05~2010年期间发表科技论文的统计分析[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栾春娟;侯海燕;;世界创新地图——SSCI创新主题文献计量与信息可视化[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赵惠样;;我国科技期刊评估现状刍议[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4 翁贞林;;对我国“核心期刊”研究的思考[A];学报编辑论丛(第八集)[C];1999年
5 王庆林;刘文;;图书馆系统的定量分析与管理——图书馆数据的统计、建模、预报及控制与决策[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刘洪光;康兰西;;2006~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有关铁矿资源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A];2011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1年
7 迟雪东;;从期刊市场化看国内妇产科期刊的发展趋势[A];第6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战略论坛文集[C];2006年
8 钱俊龙;谢燕;赵惠祥;叶晨;;科技期刊编辑学(学科建设)研究的现状及新进展[A];第2届科技期刊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唐远清;;创新实施综合评议 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以新闻学与传播学为例[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10 戴文圣;黎章矩;曹福亮;程晓建;喻卫武;符庆功;;我国榧树研究文献分析[A];2006浙江林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巍;“跨学科研究”评价方法与资助对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任枫;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科研绩效相关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琪;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水清;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方法及在农业经济学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庞杰;知识流动理论框架下的科学前沿与技术前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黄学;我国石油企业三次采油技术预见理论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康宇航;一种基于共现分析的科技跟踪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陈立新;力学期刊群的内外关系与学科结构[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杨红;《伤寒论》112方现代临床研究的循证医学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高军;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金华;俄罗斯2004-2008年体育科研动态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高森;1999-2008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载文数量及质量指标的变化趋势和比较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许建萍;闽东地区旧方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慧;2000-2010年我国IT价值研究的文献计量评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康红芹;我国大陆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谷悦;1980年以来我国档案服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7 金颖;中国科技类报纸转基因报道内容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永霞;基于文献计量学对第四次翻译高潮中文学译者影响力的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9 冷婧;基于《中华儿科杂志》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儿科学发展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10 洪琪;我国预防医学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特征[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平,宋子良;同行评议制的固有缺点与局限性[J];科技管理研究;1994年04期
2 沈新尹;同行评议与质量保证[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年08期
3 龚建桥;科技奖励的评审方法及指标体系[J];科学学研究;1989年03期
4 刘爱玲;科技奖励活动中越轨现象探因[J];科学学研究;1997年03期
5 王宪文;《时代》的偏见——2004年《时代》周刊中国政治报道分析[J];青年记者;2005年11期
6 严春友;质疑SSCI[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4期
7 王志田;科研立项同行专家评议的公正性及其影响因素[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2年04期
8 朱西桂,王炎坤,钟书华;科技奖励评审的几个问题及对策建议[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占安;中华民族的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9年01期
2 陆仁权,李军;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定位[J];科学社会主义;2001年06期
3 张万寿;充分认识和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J];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4 陈耀彬;实践“三个代表” 不断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J];探索与求是;2001年11期
5 姜映梅;学习贯彻江总书记重要讲话 繁荣发展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J];江苏高教;2002年05期
6 纪宝成;新世纪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6期
7 郭献进;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8 花亚纯;加强理论创新,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邓凯;学习贯彻江总书记讲话精神 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J];新长征;2002年07期
10 ;重要的讲话 巨大的鼓舞[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光星;;毕节地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汇报[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2 鲍振东;;谈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3 孙金铎;;组织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应该重视对本市各项事业历史经验的总结[A];北京历史与现实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4 ;认真学习贯彻《意见》 努力做好学会工作[A];全国社科联第八次学会工作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5 闵维方;;创建一流大学的灵魂[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沈健;;序[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7 ;准确定位 把握机遇 进一步发挥省级社科类社团的作用——杨路平在省级社会科学类社团负责人培训班上的发言[A];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C];2009年
8 ;本市第四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周发源;;创设职能 提高地位 扩大影响[A];全国社科联第八次学会工作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10 王伟男;;要从改善大环境做起——对构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几点思考[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姚晓丹;从高深走向亲切[N];光明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杨雪梅;社科院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N];人民日报;2011年
3 程光泉;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育人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李秀芳;加强和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N];西安日报;2005年
5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工作者自律公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6 记者 谢文君;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大会召开[N];辽宁日报;2006年
7 祁家云;哲学社会科学界要成为“思想库”[N];安徽日报;2007年
8 市社科联副主席、编审 张秀贤;从十七大报告看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N];保定日报;2007年
9 记者 陈春保;跨越:从社科大省到社科强省[N];湖北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刘思波;做好社科工作 促进抚顺发展[N];抚顺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露湘;森林林下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的边缘效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7年
2 李金春;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理念与行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叶伟;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韩天放;辽宁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姚焕玫;基于GIS技术的湖泊水质污染综合评价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范厚明;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8 田永明;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9 姜维财;地震记录评价方法研究及系统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10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智慧;关于大力繁荣发展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陈志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3 李伟;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4 吴佩;研究型大学科研评价制度对教师科研绩效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安璐;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D];武汉大学;2004年
6 夏若男;电力市场营销效果评价的定量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7 王莉亚;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王攀;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韦微;关于我国大学教师评价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褚芳芳;基于CVM的中巴资源卫星社会效益定量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61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61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