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生成与运行
[Abstract]:From the beginning of normal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in normal colleges has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germination, formation, perfection and enrichment. At present, based on the training goal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it i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the existing practice teaching patterns and perfe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space and mode of practice teaching, there is a system of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and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re is an inherent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eaching forms.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separation of functions among government, society and universities is serious in the oper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normal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the consensus of practice teaching subjects, optimize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the systematiz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Ensure that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runs in an orderly manner.
【作者单位】: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学)“大学实践教学体系与支持系统研究”(编号:BIA110075)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群;试论师范生知识结构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杨义峰;发达国家教育实习改革特点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3 李素敏;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法规保障机制[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4 阮成武;整合与分化: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5 杨尊伟;美国教师教育:从“能力本位”到“标准本位”[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6 龚兴英;日本教师资格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7 郭志明;从外部管理走向内部规范——20世纪末美国教师证书制度的专业化方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8 周谊;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9 张小敏;;哈佛道德推理课程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10 邢克超;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简析法、德两国大学内部管理[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洪芳;;高等教育独立性的评价标准及其意义[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4 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阿卜杜勒·哈迪;中国与也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伊继东;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薇;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宏观走向与重组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曹麦玲;中美师范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左显兰;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5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民祥;合作探究型教师培训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林顺英;体育教师教育:国际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廖华红;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校本培训[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徐论初;教师教育中学科自封闭现象及改进之原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韩雪松;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红,段作章;中外几种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3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4 沈卫华;近二十年来英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5 邬志辉;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及其转化中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岳欣云;理论先行还是实践先行——兼论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教师的关系[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7 宋洁,冯涛;英国与挪威PGCE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曹永国;也谈“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兼与彭泽平同志商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9 卜玉华;教师教育及其研究何去何从——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展开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1期
10 易凌云;庞丽娟;;论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成海;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连续统观点下的教师教育范式:理论基础与结构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邓涛;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英美两国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红;中、英教育实习制度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罗耀;中美师范教育实习之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静;英国“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沛雨;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培森;;论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年32期
2 王云霞;;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22期
3 牛佳;;试论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方琳;构建“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体系[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5 张佳妮;徐作英;;十所高师院校第四学年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9期
6 胡水星;邱相彬;;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合格+特色”双元制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9期
7 李春贤;彭喜保;朱建磊;;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彭松林;易丽丽;;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师范专业学生创新能力[J];高教论坛;2011年06期
9 唐红妹;;新课程背景下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的强化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廖辉;;以校为本 凸显特色——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昊宇;;与产业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在近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实践[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蔡晓君;刘湘晨;龚卫平;;分层次实验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改革与实践[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余瑾;李景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方案的探讨[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闫良国;于海琴;魏琴;王士龙;姜润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探[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刘春波;贾春福;;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金苏敏;于晓锋;武文彬;陈建中;;发挥中地共建的优势,,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孔惠;陈家庆;周翠红;桑义敏;常俊英;;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研究[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秀滢;彭静;王建新;;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行恭宝;;高师院校改革应以培养创造型教师为核心[A];山西省创造学会创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议专辑[C];2001年
10 赵树魁;关艳琴;;高师院校直面基础教育新课改挑战的对策探析[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沙青;云大:着力构建创新型本科教学体系[N];云南日报;2006年
2 绵阳师范学院 张继华 张惠;西部高师院校发展亟须创新人才[N];光明日报;2008年
3 刘静茹;创新高师院校办学服务机制[N];吉林日报;2010年
4 记者 陈帆波;东北师大建全国首家教育人才市场[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记者 金姝;四万毕业生与千余单位面对面[N];吉林日报;2008年
6 钟秉林;高师院校是教师教育创新的主体[N];人民日报;2003年
7 杨汉云 彭军辉;构建新闻学的实践教学体系[N];中华新闻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教学科研质量[N];凉山日报(汉);2008年
9 郑师渠 方增泉;高师院校发展战略和改革趋向[N];光明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杨木林邋李宏伟;山西师大600大学生赴山区顶岗支教[N];山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守波;数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统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3 伊继东;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娜达莎(Tyuryukhanova Natalia);中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爱君;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星喜;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师教育模式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忠印;高师院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姚兰英;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秦文字;我国高师院校保持教师教育特色的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黄勇荣;教师教育背景下高师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彭艳红;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毕甸;高师院校师范生沟通技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红;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史粉莉;高师研究性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屈洁;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61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6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