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专业与岗位技能对接教学模式的探索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nd post skills education is a new teaching practice mode of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In this model, college graduates' entry post skill training moves forward, college students have mastered post skills,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has been expanded, their employment ability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ing staff has been strengthened. Employe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satisfaction. This model has established a new channel for the integration of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fected the talent training and training system combining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needs, and innovated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专业与岗位技能对接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BIA11007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7.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锋;;关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的思考[J];教育管理研究;1997年01期
2 周毅;;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2期
3 刘江;;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1期
4 袁远;;大学生求职应了解用人心理[J];大众心理学;2004年11期
5 吴芹;;高校内专业课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年08期
6 雷光;;从企业需求谈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06期
7 尹红领;;新时期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实验班建设研究[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6期
8 谭马利;何柏略;;大学生成功就业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非智力因素考查[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0期
9 陈冰;;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简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7期
10 董瑞虎;;大学生也要学点“理财”本领[J];教育与职业;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小新;;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6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欣瑶;我省改革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考中职生制度[N];甘肃日报;2010年
2 郭炳德;给毕业生一把就业的“金钥匙”[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新”大学生指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王彦;“四不”让大学生找回诚信[N];黑龙江日报;2004年
5 ;人脉决定成败[N];就业时报;2006年
6 张维武 侯海森 鲍长青;扶余“一村一名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平台[N];吉林农村报;2007年
7 评论家、教授,现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 李公明;大学读的是知识与价值立场[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刘洋;抓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N];恩施日报;2008年
9 白洁邋本报记者 杨莉;毕业生有学历还有一技之长[N];中国交通报;2007年
10 李晓利 见习记者 周孟娟;大学生“回炉”透出无奈[N];自贡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5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7 吴_g;我国首席财务官的战略转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结构及其优化[D];武汉大学;2004年
2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彦如;山西省大学生SCL-90的常模建立[D];山西大学;2003年
4 张岩;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5 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国霞;汉维大学生道歉策略跨文化语用对比[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9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赵静;信息商及其测度——以300名大学生测试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61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61737.html